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1.2.1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 | 第10-11页 |
1.2.2 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3 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6-18页 |
1.4.1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2.1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 第18-19页 |
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19-23页 |
2.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 | 第19-21页 |
2.2.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 第21-23页 |
2.3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理论诠释 | 第23-27页 |
2.3.1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形成机制 | 第23页 |
2.3.2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影响因素 | 第23-27页 |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对新能源产业的有效性探讨 | 第27-36页 |
3.1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现实分析 | 第27-30页 |
3.2 基于新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产业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3.2.1 产业要素密集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30-31页 |
3.2.2 产业自身融资条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31页 |
3.2.3 产业所获政策支持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3.3 基于新能源细分产业的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分析 | 第32-36页 |
3.3.1 太阳能产业特殊性分析 | 第32-33页 |
3.3.2 风电产业特殊性分析 | 第33-34页 |
3.3.3 核电产业特殊性分析 | 第34页 |
3.3.4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分析 | 第34-36页 |
第4章 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 | 第36-44页 |
4.1 实证模型选择 | 第36-37页 |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37-38页 |
4.2.1 变量的选取 | 第37页 |
4.2.2 数据说明 | 第37-38页 |
4.3 实证分析 | 第38-43页 |
4.3.1 基于新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产业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 | 第38-40页 |
4.3.2 基于新能源细分产业的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 | 第40-43页 |
4.4 实证分析结论 | 第43-44页 |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 | 第44-50页 |
5.1 构建契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 | 第44-45页 |
5.2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政策建议 | 第45-47页 |
5.2.1 针对不同产业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 | 第45-46页 |
5.2.2 完善和优化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第46页 |
5.2.3 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 | 第46-47页 |
5.3 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制 | 第47-50页 |
5.3.1 创新新能源发展空间,提升技术研发力度 | 第47-48页 |
5.3.2 增加新能源能产业的资本投入量,拓宽其融资渠道 | 第48-49页 |
5.3.3 保证政策支持的适当性,充分发挥新能源的市场机制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