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研究--基于新能源产业的实证分析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9-18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第10-14页
        1.2.1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不同表现形式第10-11页
        1.2.2 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国外文献综述第11-13页
        1.2.3 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国内文献综述第13-14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6-18页
        1.4.1 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6-17页
        1.4.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理论基础第18-27页
    2.1 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第18-19页
    2.2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19-23页
        2.2.1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理论第19-21页
        2.2.2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第21-23页
    2.3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理论诠释第23-27页
        2.3.1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形成机制第23页
        2.3.2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影响因素第23-27页
第3章 我国货币政策对新能源产业的有效性探讨第27-36页
    3.1 我国货币政策的调控现实分析第27-30页
    3.2 基于新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产业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对比分析第30-32页
        3.2.1 产业要素密集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第30-31页
        3.2.2 产业自身融资条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第31页
        3.2.3 产业所获政策支持度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第31-32页
    3.3 基于新能源细分产业的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分析第32-36页
        3.3.1 太阳能产业特殊性分析第32-33页
        3.3.2 风电产业特殊性分析第33-34页
        3.3.3 核电产业特殊性分析第34页
        3.3.4 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分析第34-36页
第4章 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的实证研究第36-44页
    4.1 实证模型选择第36-37页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第37-38页
        4.2.1 变量的选取第37页
        4.2.2 数据说明第37-38页
    4.3 实证分析第38-43页
        4.3.1 基于新能源产业与传统能源产业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实证分析第38-40页
        4.3.2 基于新能源细分产业的货币政策产业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第40-43页
    4.4 实证分析结论第43-44页
第5章 相关政策建议第44-50页
    5.1 构建契合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货币政策运行机制第44-45页
    5.2 提高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相关政策建议第45-47页
        5.2.1 针对不同产业实施差异化的货币政策第45-46页
        5.2.2 完善和优化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第46页
        5.2.3 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配合第46-47页
    5.3 完善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机制第47-50页
        5.3.1 创新新能源发展空间,提升技术研发力度第47-48页
        5.3.2 增加新能源能产业的资本投入量,拓宽其融资渠道第48-49页
        5.3.3 保证政策支持的适当性,充分发挥新能源的市场机制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后记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农村信用社公司治理改革研究
下一篇:互联网金融下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以湖南梦想起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