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前言 | 第10-18页 |
| 1.1 农药的影响 | 第10-11页 |
| 1.1.1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 第10-11页 |
| 1.1.2 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1页 |
| 1.2 斑马鱼胚胎的毒理学进展 | 第11-17页 |
| 1.2.1 化学物质毒性和致畸性研究 | 第13页 |
| 1.2.2 心血管研究 | 第13-14页 |
| 1.2.3 内分泌干扰研究 | 第14-15页 |
| 1.2.4 神经研究 | 第15-16页 |
| 1.2.5 基因抑制技术研究 | 第16-17页 |
| 1.3 实验背景 | 第17-18页 |
| 2 螺虫乙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影响实验 | 第18-23页 |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 2.1.1 试验生物 | 第18页 |
| 2.1.2 供试试剂与主要仪器 | 第18页 |
| 2.1.3 急性毒性实验 | 第18页 |
| 2.1.4 数据处理 | 第18-19页 |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 2.2.1 螺虫乙酯对斑马鱼胚胎死亡率及孵化率的影响 | 第19-20页 |
| 2.2.2 螺虫乙酯对斑马鱼胚胎的影响 | 第20-22页 |
| 2.3 讨论 | 第22-23页 |
| 3 螺虫乙酯对斑马鱼胚胎赖氨酰氧化酶(LOX)以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23-35页 |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3.1.1 试验生物 | 第23页 |
| 3.1.2 主要供试试剂 | 第23页 |
| 3.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 3.1.4 胚胎染毒试验 | 第24页 |
| 3.1.5 取样方法 | 第24页 |
| 3.1.6 粗酶液提取 | 第24页 |
| 3.2 相关酶活测定 | 第24-26页 |
| 3.2.1 赖氨酰氧化酶(LOX)活性测定 | 第24页 |
| 3.2.2 蛋白浓度测定 | 第24-25页 |
| 3.2.3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 | 第25页 |
| 3.2.4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测定 | 第25页 |
| 3.2.5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 3.2.6 丙二醛(MDA)浓度测定 | 第26页 |
| 3.3 相关酶基因表达量测定 | 第26-27页 |
| 3.3.1 总RNA提取 | 第26页 |
| 3.3.2 反转录 | 第26-27页 |
| 3.3.3 RT-PCR检测 | 第27页 |
| 3.3.4 引物设计 | 第27页 |
| 3.4 数据处理 | 第27页 |
| 3.5 结果与分析 | 第27-32页 |
| 3.5.1 螺虫乙酯对赖氨酰氧化酶(LOX)的影响 | 第27-29页 |
| 3.5.2 螺虫乙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 | 第29-30页 |
| 3.5.3 螺虫乙酯对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影响 | 第30-31页 |
| 3.5.4 螺虫乙酯对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 | 第31-32页 |
| 3.5.5 螺虫乙酯对丙二醛(MDA)的影响 | 第32页 |
| 3.6 讨论 | 第32-35页 |
| 3.6.1 LOX的作用 | 第32-33页 |
| 3.6.2 氧化应激 | 第33-35页 |
| 4 螺虫乙酯对斑马鱼胚胎脂质合成以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 第35-51页 |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 4.1.1 试验生物 | 第35页 |
| 4.1.2 主要供试试剂 | 第35页 |
| 4.1.3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5-36页 |
| 4.1.4 胚胎染毒实验 | 第36页 |
| 4.1.5 取样方法 | 第36页 |
| 4.1.6 粗酶液提取 | 第36页 |
| 4.2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ase)活性测定 | 第36-37页 |
| 4.2.1 样品处理 | 第36页 |
| 4.2.2 色谱条件 | 第36页 |
| 4.2.3 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 4.3 基因表达量测定 | 第37页 |
| 4.3.1 总RNA提取 | 第37页 |
| 4.3.2 反转录 | 第37页 |
| 4.3.3 RT-PCR检测 | 第37页 |
| 4.4 ATP、ADP、AMP、cAMP浓度测定 | 第37-38页 |
| 4.4.1 样品处理 | 第37-38页 |
| 4.4.2 色谱条件 | 第38页 |
| 4.4.3 标准曲线 | 第38页 |
| 4.5 数据处理 | 第38页 |
| 4.6 结果与分析 | 第38-47页 |
| 4.6.1 螺虫乙酯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影响 | 第38-41页 |
| 4.6.2 螺虫乙酯对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影响 | 第41页 |
| 4.6.3 螺虫乙酯对甾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SREBP)的影响 | 第41-42页 |
| 4.6.4 螺虫乙酯对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6.5 螺虫乙酯对ATP酶的影响 | 第43页 |
| 4.6.6 螺虫乙酯对ATP、ADP、AMP、cAMP含量的影响 | 第43-47页 |
| 4.7 讨论 | 第47-51页 |
| 4.7.1 胚胎发育中的脂质合成 | 第47页 |
| 4.7.2 脂质合成相关酶 | 第47-48页 |
| 4.7.3 脂质合成中酶的联系 | 第48-49页 |
| 4.7.4 能量代谢 | 第49-51页 |
| 5 结论 | 第51-52页 |
| 5.1 总结 | 第51页 |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1页 |
| 附录 | 第61-63页 |
| 个人简介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