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绪论第13-33页
   ·问题的提出第13-16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6-26页
     ·可持续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第16-18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提出与发展第18-23页
     ·土地利用时空优化研究进展第23-26页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6-27页
     ·研究目的第26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7-32页
     ·研究方法第27-29页
     ·技术路线第29-32页
   ·本章小结第32-33页
2 相关理论与方法第33-53页
   ·土地资源的特征第33-34页
     ·土地供给的有限性第33页
     ·土地质量的区位差异性第33页
     ·土地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第33页
     ·土地利用的多目标耦合性第33-34页
     ·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第34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34-40页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第34-35页
     ·复杂系统理论第35-36页
     ·协同学理论第36页
     ·空间动力学理论第36-38页
     ·景观生态学理论第38-39页
     ·土地资源价值理论第39-40页
   ·主要模型和方法第40-52页
     ·空间统计分析第40-41页
     ·PSR 模型第41-44页
     ·系统动力学方法第44-47页
     ·CLUE-S 模型第47-50页
     ·情景分析方法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3 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第53-60页
   ·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分析第53-54页
     ·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第53-54页
     ·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第54页
   ·土地利用类型间的转移变化分析第54-56页
   ·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分析第56-57页
   ·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分析第57页
   ·土地利用系统变化分析第57-59页
   ·本章小结第59-60页
4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PSR 模型扩展第60-77页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内涵界定第61-63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PSR 模型扩展第63-65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第65-71页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第65-66页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66-71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第71-76页
     ·评价指标目标值的确定第71-72页
     ·评价指标功效值的确定第72页
     ·评价指标权重值的确定第72-74页
     ·基于协调度函数的综合评价第74-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5 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模型第77-99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时间优化模型第79-90页
     ·模型构建步骤第79-80页
     ·模型构建原则第80-81页
     ·模型假设条件设定第81-82页
     ·模型系统边界及系统层次分析第82-84页
     ·因果反馈关系描述第84-85页
     ·变量选取与模型构建第85-88页
     ·模型参数确定第88页
     ·模型有效性检验第88-89页
     ·模型运行与优化评价第89-90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空间优化模型第90-97页
     ·土地利用空间优化的原则第91-93页
     ·模型的主要参数文件第93-94页
     ·土地利用空间驱动分析第94-95页
     ·模型有效性检验第95页
     ·土地利用转化规则设定第95-96页
     ·空间变化动态模拟预测第96-97页
   ·本章小结第97-99页
6 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与可持续利用评价第99-121页
   ·济南市概况第99-103页
     ·地理位置及行政区划第99-100页
     ·自然资源条件第100页
     ·社会经济条件第100-101页
     ·土地利用状况第101-103页
   ·主要数据来源第103-104页
   ·济南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第104-115页
     ·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变化第104-105页
     ·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分析第105-106页
     ·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分析第106-108页
     ·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分析第108页
     ·土地利用变化的系统性分析第108-115页
   ·济南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第115-120页
     ·评价方法与流程第116-118页
     ·现状评价结果及分析第118-119页
     ·动态评价结果及分析第119-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1页
7 济南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时空优化第121-143页
   ·济南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时间优化第121-128页
     ·模型参数确定第121-122页
     ·模型有效性检验第122-123页
     ·情景模式设置第123-124页
     ·情景预测结果第124-125页
     ·情景对比分析与优选第125-128页
   ·济南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空间优化第128-137页
     ·栅格尺度选择与设定第129-130页
     ·驱动因子选择与分析第130-132页
     ·土地利用转换规则第132-133页
     ·空间布局预测结果第133-134页
     ·情景对比分析与优选第134-137页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第137-139页
     ·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第137-138页
     ·空间变化特征分析第138-139页
   ·济南市土地利用建议第139-142页
     ·土地可持续利用建议第139-141页
     ·土地优化利用建议第141-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8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43-147页
   ·研究结论与成果第143-145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43-144页
     ·主要创新点第144-145页
   ·研究展望第145-147页
致谢第147-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68页
附录第168-170页

论文共1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我国煤炭产业整合研究
下一篇:资源型产业转型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以北京市房山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