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东莞下坝坊自发性改造风貌控制导则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9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7页
        1.1.1 城镇化进程下的历史村落第15页
        1.1.2 我国目前对于历史村落的改造方式第15-17页
    1.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3 研究对象与相关概念第18-19页
        1.3.1 自发性改造第18页
        1.3.2 风貌控制第18页
        1.3.3 设计导则第18-19页
    1.4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9-27页
        1.4.1 在历史村落保护更新方面第19-22页
        1.4.2 在自发性改造更新方面第22-25页
        1.4.3 在风貌控制方面第25-27页
    1.5 研究方法第27-28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27页
        1.5.2 实地调研法第27页
        1.5.3 归纳分析第27-28页
    1.6 论文框架第28-29页
第二章 东莞下坝坊自发性改造概况第29-41页
    2.1 下坝概述第29-33页
        2.1.1 下坝区位第29-30页
        2.1.2 下坝历史第30-32页
        2.1.3 下坝民俗第32-33页
    2.2 东莞下坝坊自发性改造缘起第33-35页
    2.3 自发性改造的成因第35-36页
        2.3.1 家族势力第35页
        2.3.2 政策因素第35-36页
        2.3.3 商业利益第36页
    2.4 自发改造中的三方关系第36-38页
        2.4.1 政府的角色第36-37页
        2.4.2 居民的角色第37-38页
        2.4.3 租户的角色第38页
    2.5 自发改造中的业态第38-40页
    2.6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三章 下坝坊自发性改造中的风貌问题第41-66页
    3.1 下坝坊的原生风貌构成第41-46页
        3.1.1 下坝坊整体格局第41-42页
        3.1.2 自然属性的风貌构成第42-43页
        3.1.3 人工属性的风貌构成第43-46页
    3.2 下坝坊建筑风貌第46-53页
        3.2.1 宗祠建筑第48-49页
        3.2.2 传统民居建筑第49-52页
        3.2.3 现代建筑第52-53页
    3.3 自发性改造中的风貌变化第53-59页
        3.3.1 自发性改造中的风貌保护第53-54页
        3.3.2 自发改造中建筑风格多样性第54-57页
        3.3.3 自发改造中的立体化发展第57-59页
    3.4 自发改造中的风貌问题第59-65页
        3.4.1 商业与文化的矛盾第60-61页
        3.4.2 私人与公共的矛盾第61-63页
        3.4.3 个性与共性的矛盾第63-65页
        3.4.4 风貌问题的根本原因第65页
    3.5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四章 自发性改造风貌控制方法研究第66-91页
    4.1 国内村镇自发性改造中的风貌问题与策略第66-71页
        4.1.1 广州小洲村的困境第66-67页
        4.1.2 厦门曾厝垵的策略第67-71页
    4.2 日本的辅助金与导则制度下的风貌控制第71-79页
        4.2.1 广泛的市民参与下的“社区营造”基础第71-72页
        4.2.2 京都的传统街区保护第72-74页
        4.2.3 高粱街区的重生第74-79页
    4.3 美国模式图则方法下的风貌控制第79-83页
        4.3.1 现代模式图则第79-80页
        4.3.2 UDA模式图则案例——伊斯特比奇(East Beach)第80-83页
    4.4 不同模式下的风貌导控比较第83-85页
        4.4.1 不同的社会背景第83-84页
        4.4.2 不同模式的推动方式第84-85页
        4.4.3 不同模式的导则关注点第85页
        4.4.4 不同模式可供借鉴之处第85页
    4.5 设计导则引导下坝坊改造的可行性与适用性第85-88页
        4.5.1 设计导则对于下坝问题的可行性第85-87页
        4.5.2 设计导则对于下坝问题的适用性第87-88页
    4.6 下坝自发性改造风貌控制设计导则的执行方式第88-89页
        4.6.1 设计导则的规定性第88页
        4.6.2 设计导则的引导性第88-89页
    4.7 下坝自发性改造风貌控制设计导则的内容和结构第89页
    4.8 本章小结第89-91页
第五章 下坝坊自发性改造建筑设计导则初探第91-108页
    5.1 总则部分第91-96页
        5.1.1 风貌规划定位第91-92页
        5.1.2 风貌控制分区第92-94页
        5.1.3 标志物与景观点第94-95页
        5.1.4 历史文化与民俗物化空间第95-96页
    5.2 建筑部分第96-107页
        5.2.1 改造原则第96-97页
        5.2.2 规定性要素第97页
        5.2.3 引导性要素第97-107页
    5.3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结语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1-112页
致谢第112-113页
附件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花岗岩快速卸载破坏特性的真三轴试验研究
下一篇:雷州半岛传统民居气候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