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0-14页 |
1.2.1 中国养老保险的基本状况研究 | 第10-11页 |
1.2.2 养老保险逃费行为的政府因素分析 | 第11-12页 |
1.2.3 养老保险逃费行为的企业因素分析 | 第12页 |
1.2.4 养老保险逃费行为的职工因素分析 | 第12-13页 |
1.2.5 养老保险逃费行为的博弈分析 | 第13页 |
1.2.6 养老保险逃费行为的治理 | 第13页 |
1.2.7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 论文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2章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发展历程和存在的问题 | 第16-24页 |
2.1 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16-19页 |
2.1.1 计划经济背景下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1949—1976) | 第16-17页 |
2.1.2 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1976—1991) | 第17页 |
2.1.3 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背景下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1991—今) | 第17-19页 |
2.2 中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19-22页 |
2.2.1 制度覆盖人数占应保人数的比例依然偏低 | 第19-20页 |
2.2.2 养老保险的制度赡养率逐年提升 | 第20-21页 |
2.2.3 制度转轨遗留问题造成养老保险空账运行 | 第21页 |
2.2.4 养老金替代率较低 | 第21-22页 |
2.2.5 养老保险遵缴率下降 | 第22页 |
2.3 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养老保险缴费的博弈分析 | 第24-36页 |
3.1 养老保险缴费的博弈主体 | 第24-25页 |
3.1.1 政府 | 第24页 |
3.1.2 企业 | 第24-25页 |
3.1.3 职工 | 第25页 |
3.2 养老保险缴费主体的博弈类型 | 第25-35页 |
3.2.1 企业相对于职工强势 | 第26-28页 |
3.2.2 职工退休后收入与缴纳的养老保险挂钩 | 第28-30页 |
3.2.3 企业利润不足以缴纳养老保险 | 第30-33页 |
3.2.4 职工相对于企业强势 | 第33-35页 |
3.3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基于面板数据的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的实证分析 | 第36-43页 |
4.1 面板数据的选取与说明 | 第36-37页 |
4.2 模型的设定 | 第37页 |
4.3 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 第37-38页 |
4.4 模型的协整检验 | 第38页 |
4.5 模型构建 | 第38-39页 |
4.5.1 截面维度模型的构建 | 第39页 |
4.5.2 时间维度模型的构建 | 第39页 |
4.6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9-43页 |
第5章 政策建议 | 第43-45页 |
5.1 推动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养老保险异地转移接续 | 第43页 |
5.2 优化养老保险制度设计,提高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比例 | 第43页 |
5.3 提升政府效率,降低稽查成本 | 第43-44页 |
5.4 强化对逃费企业的惩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 | 第44页 |
5.5 合理分配养老保险负担比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