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1 材料 | 第11-12页 |
·动物 | 第11页 |
·主要试剂 | 第11页 |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11-12页 |
2 方法 | 第12-15页 |
·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制备及给药方法 | 第12页 |
·一般情况观察 | 第12页 |
·动物处理和标本制备 | 第12-13页 |
·动物处理 | 第12页 |
·血清的分离及保存 | 第12-13页 |
·肝脏组织 AngⅡ测定 | 第13页 |
·大鼠血清生化检测 | 第13页 |
·肝组织病理结果评价 | 第13页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肝脏PCNA 的表达 | 第13-14页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 采用 SABC 法,具体步骤如下 | 第13-14页 |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 | 第14页 |
·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 | 第14-15页 |
3 结果 | 第15-24页 |
3 .1 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 第15-17页 |
·替米沙坦对 TAA 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 | 第17-19页 |
·异甘草酸镁对 TAA 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 | 第19-21页 |
·替米沙坦和异甘草酸镁对 TAA 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干预效果的 比较 | 第21-24页 |
·一般情况 | 第21页 |
·血清 ALT、AST 变化 | 第21-22页 |
·肝脏病理学 | 第22-23页 |
·肝组织 PCNA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第23页 |
·肝脏组织 AngⅡ含量 | 第23-24页 |
4 讨论 | 第24-28页 |
结论 | 第28页 |
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打算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附录 | 第33-34页 |
致谢 | 第34-35页 |
综述 | 第35-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2-50页 |
附图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