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部门经济论文--种植业论文--园艺作物论文

河北省大枣产业发展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引言第8-13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8-9页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9-10页
        1.3.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3.2 研究内容第10页
        1.3.3 研究方法第10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10-11页
    1.5 相关概念界定第11页
        1.5.1 产业与大枣产业第11页
        1.5.2 农业产业化经营第11页
    1.6 相关理论评述第11-13页
        1.6.1 产业组织理论第11-12页
        1.6.2 产业政策理论第12-13页
2 河北省大枣产业生产特征及规律第13-26页
    2.1 国内大枣产业发展特征第13-16页
        2.1.1 生产区域分布较广第13页
        2.1.2 品种多样化第13-14页
        2.1.3 基地示范引领作用显著第14页
        2.1.4 产量增长速度加快第14-15页
        2.1.5 出口贸易发展稳定第15-16页
    2.2 河北省大枣产业生产概况第16-20页
        2.2.1 区域分布与品种结构第16-17页
        2.2.2 栽培面积和产量第17-19页
        2.2.3 单产第19-20页
        2.2.4 两大主要枣品种规模第20页
    2.3 河北省大枣生产规模的多区域比较第20-26页
        2.3.1 河北省大枣产量占全国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第20-21页
        2.3.2 河北省大枣产量位居各省首位第21-22页
        2.3.3 河北省各区市大枣产量比较第22-24页
        2.3.4 河北省大枣面积和干重与其它干果的比较第24-26页
3 河北省大枣产业效益比较及流通模式第26-32页
    3.1 河北省大枣经济收益第26-30页
        3.1.1 河北省大枣成本分析第26-28页
        3.1.2 大枣市场价格变化——以阜平大枣为例第28页
        3.1.3 河北省大枣生产收益分析第28-30页
    3.2 河北省大枣产业流通模式第30-32页
        3.2.1 “公司+种植户”或“公司+基地+种植户”模式第30页
        3.2.2 “合作经济组织+种植户”模式第30-31页
        3.2.3 “行业协会+种植户”模式第31页
        3.2.4 “专业市场+种植户”模式第31-32页
4 河北省大枣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第32-36页
    4.1 品种选育落后,产品良莠不齐第32页
    4.2 产品分级不完善第32-33页
    4.3 缺乏产业科技服务体系第33页
    4.4 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第33-34页
    4.5 知名品牌少且营销力度不够第34页
    4.6 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衔接效率低第34-36页
5 结论及对策建议第36-40页
    5.1 结论第36页
    5.2 对策建议第36-40页
        5.2.1 重视品种选育,用科技提高产品品质第36页
        5.2.2 实行产品分级,树立现代营销观念第36-37页
        5.2.3 实施配套产业科技体系建设第37页
        5.2.4 大幅度提高组织化程度第37-38页
        5.2.5 企业要上规模,产品要创品牌第38页
        5.2.6 积极开拓市场,统一市场销售第38页
        5.2.7 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投入力度第38-39页
        5.2.8 打造现代枣产业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作者简介第43-44页
致谢第44-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郑州都市农业发展评价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青岛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