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5-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7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9页 |
1.3.1 城市旧区更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1.3.2 空间句法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9-32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1.5 研究框架 | 第32-33页 |
2 城市旧区更新设计背景概况 | 第33-59页 |
2.1 城市旧区更新设计的产生及其基本特征 | 第33-43页 |
2.1.1 西方近现代的城市旧区更新设计 | 第34-39页 |
2.1.2 现代城市旧区更新设计的产生 | 第39-42页 |
2.1.3 现代城市旧区更新设计的基本特征 | 第42-43页 |
2.2 城市旧区更新设计的内涵 | 第43-49页 |
2.2.1 城市旧区的特征 | 第43-44页 |
2.2.2 城市旧区更新的概念 | 第44-45页 |
2.2.3 城市旧区更新的内容 | 第45-47页 |
2.2.4 城市旧区更新的目的和意义 | 第47-49页 |
2.3 我国城市旧区更新存在的问题 | 第49-57页 |
2.3.1 我国城市旧区更新的现状特征 | 第49-52页 |
2.3.2 当前我国城市旧区更新的社会经济动因 | 第52-55页 |
2.3.3 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55-5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3 城市旧区更新设计分析方法综述 | 第59-91页 |
3.1 早期基于美学视角的分析方法 | 第60-66页 |
3.1.1 图底分析 | 第60-63页 |
3.1.2 视觉秩序分析 | 第63-66页 |
3.2 现代主义时期的分析方法 | 第66-73页 |
3.2.1 几何秩序分析 | 第66-68页 |
3.2.2 场所结构分析 | 第68-73页 |
3.3 城市主义者对城市的再思考 | 第73-78页 |
3.3.1 认知意象分析 | 第73-76页 |
3.3.2 城市活力分析 | 第76-78页 |
3.4 数字化分析方法 | 第78-85页 |
3.4.1 虚拟现实分析 | 第78-80页 |
3.4.2 数字化模拟分析 | 第80-81页 |
3.4.3 GIS空间信息处理及分析 | 第81-83页 |
3.4.4 空间句法分析 | 第83-85页 |
3.5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 第85-89页 |
3.5.1 定性分析 | 第85-88页 |
3.5.2 定量分析 | 第88-8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4 城市旧区更新设计中空间句法的应用研究及方法 | 第91-129页 |
4.1 空间句法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91-108页 |
4.1.1 空间句法理论 | 第92-97页 |
4.1.2 空间句法研究方法 | 第97-101页 |
4.1.3 线段角度模型 | 第101-104页 |
4.1.4 对应用领域与技术方法的误用 | 第104-106页 |
4.1.5 空间句法研究方法的用途及优势 | 第106-108页 |
4.2 空间句法在城市旧区更新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与技术方法 | 第108-128页 |
4.2.1 交通网络的织补 | 第109-114页 |
4.2.2 土地使用性质与强度的确定 | 第114-115页 |
4.2.3 公共空间网络的组织 | 第115-119页 |
4.2.4 地区空间活力的提升 | 第119-123页 |
4.2.5 城市历史空间保护 | 第123-12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128-129页 |
5 基于空间句法的具体案例分析:以重庆市沙坪坝中心区为例 | 第129-177页 |
5.1 沙坪坝区概况及历史发展 | 第129-136页 |
5.1.1 沙坪坝区概况 | 第129页 |
5.1.2 沙坪坝区的历史发展及演变 | 第129-136页 |
5.2 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网络结构演变研究 | 第136-148页 |
5.2.1 相关文献分析 | 第136-137页 |
5.2.2 技术路线设计 | 第137-138页 |
5.2.3 沙坪坝中心区空间网络结构演变分析 | 第138-148页 |
5.3 沙坪坝中心区街道网络研究 | 第148-169页 |
5.3.1 空间句法的空间逻辑性发现 | 第148-150页 |
5.3.2 基于空间句法的街道可达性分析 | 第150-157页 |
5.3.3 基于空间句法的街道穿行性分析 | 第157-163页 |
5.3.4 对比校核 | 第163-168页 |
5.3.5 基于空间句法分析的旧区街道网络更新设计策略 | 第168-169页 |
5.4 三峡广场视域研究 | 第169-175页 |
5.4.1 三峡广场现状及规划概况 | 第169-171页 |
5.4.2 三峡广场空间可见性分析 | 第171-1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75-177页 |
6 结语 | 第177-179页 |
致谢 | 第179-181页 |
参考文献 | 第181-187页 |
附录 | 第187页 |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