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诱思探究”教学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 1.4 创新之处 | 第11-12页 |
| 第2章 诱思探究教学理论概述 | 第12-20页 |
| 2.1 诱思探究教学的概念 | 第12-15页 |
| 2.2 诱思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 | 第15-17页 |
| 2.3 诱思探究教学的基本要求 | 第17-20页 |
| 第3章 高中数学“诱思探究”教学课堂实施策略 | 第20-33页 |
| 3.1 新授课教学模式 | 第20-24页 |
| 3.1.1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第21页 |
| 3.1.2 合作交流获取新知 | 第21-23页 |
| 3.1.3 学以致用发展能力 | 第23-24页 |
| 3.2 复习课教学模式 | 第24-26页 |
| 3.2.1 知识回顾梳理框架 | 第25页 |
| 3.2.2 师生讨论总结规律 | 第25页 |
| 3.2.3 迁移运用提升能力 | 第25-26页 |
| 3.3 习题课教学模式 | 第26-33页 |
| 3.3.1 应用性与开放性问题解决教学 | 第26-28页 |
| 3.3.2 掌握“一题多解”的解题策略 | 第28-30页 |
| 3.3.3 培养“探究错因”的解题意识 | 第30-33页 |
| 第4章 “诱思探究”教学实践情况调查分析 | 第33-35页 |
| 4.1 “诱思探究”教学实践情况问卷调查 | 第33-34页 |
| 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 第34-35页 |
| 第5章 结论与反思 | 第35-37页 |
| 5.1 结论 | 第35-36页 |
| 5.2 反思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 附录 1 双曲线的定义及其标准方程 | 第39-40页 |
| 附录 2 双曲线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 第40-45页 |
| 附录 3 “诱思探究”教学实施效果问卷调查 | 第45-47页 |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