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1.1 选题的缘起 | 第10-11页 |
1.1.1 缘起 | 第10页 |
1.1.2 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及当前国内外的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1.2 选题的意义及必要性 | 第11-12页 |
1.3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2-13页 |
1.4 研究中的困难及本论文的局限性 | 第13-15页 |
1.4.1 研究中的困难 | 第13页 |
1.4.2 本论文的局限性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纤维艺术 | 第15-26页 |
2.1 纤维艺术概述 | 第15-20页 |
2.1.1 导言 | 第15-16页 |
2.1.2 纤维艺术的种类 | 第16-17页 |
2.1.3 纤维艺术美感的构成要素 | 第17-20页 |
2.2 纤维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 | 第20-25页 |
2.2.1 早期纤维材料的使用及编织技术的产生 | 第20-21页 |
2.2.2 传统纤维艺术的发展 | 第21-22页 |
2.2.3 现代纤维艺术的发展 | 第22-25页 |
2.3 纤维艺术的特性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艺术形态的信息传递及互动艺术 | 第26-41页 |
3.1 艺术形态的信息传递 | 第26-28页 |
3.2 艺术形态按信息传递方式的分类 | 第28-30页 |
3.2.1 艺术形态信息传递方式的互动性创新 | 第28-29页 |
3.2.2 艺术形态按信息传递方式的分类 | 第29-30页 |
3.3 互动艺术 | 第30-41页 |
3.3.1 互动艺术概况 | 第30-34页 |
3.3.1.1 新媒体艺术 | 第30-31页 |
3.3.1.2 多媒体艺术 | 第31-32页 |
3.3.1.3 数字媒体艺术 | 第32页 |
3.3.1.4 网络媒体艺术 | 第32-33页 |
3.3.1.5 移动媒体艺术 | 第33页 |
3.3.1.6 互动艺术 | 第33-34页 |
3.3.2 互动艺术的历史及发展阶段 | 第34-37页 |
3.3.3 互动艺术的媒体分类方式 | 第37-39页 |
3.3.4 互动艺术的时代意义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互动性纤维艺术 | 第41-56页 |
4.1 纤维艺术的新方向 | 第41-44页 |
4.1.1 现代纤维艺术的创新探究 | 第41-43页 |
4.1.2 纤维艺术信息传递方式的创新 | 第43-44页 |
4.1.2.1 新的信息传递方向 | 第43-44页 |
4.1.2.2 新的信息承载媒介 | 第44页 |
4.2 互动性纤维艺术 | 第44-56页 |
4.2.1 互动性纤维艺术 | 第44-45页 |
4.2.2 互动性纤维艺术的表达媒介 | 第45-53页 |
4.2.2.1 纤维艺术常用创作材料 | 第45-48页 |
4.2.2.2 智能纤维材料 | 第48-53页 |
4.2.2.3 综合媒介技术的应用 | 第53页 |
4.2.3 互动性纤维艺术的创作方式 | 第53-54页 |
4.2.4 互动性纤维艺术的创新性 | 第54-56页 |
4.2.4.1 互动性与沉浸感 | 第54-55页 |
4.2.4.2 娱乐性 | 第55页 |
4.2.4.3 智能性 | 第55页 |
4.2.4.4 参与性 | 第55页 |
4.2.4.5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 | 第55-56页 |
第五章 纤维艺术的互动性创新设计 | 第56-78页 |
5.1 互动性纤维艺术的创意设计 | 第56-62页 |
5.1.1 灵感起源 | 第56-59页 |
5.1.2 艺术作品的互动性信息设计 | 第59-60页 |
5.1.3 技术手段的实现 | 第60-62页 |
5.2 互动性纤维艺术的硬件设计 | 第62-72页 |
5.2.1 总体方案设计 | 第62-63页 |
5.2.2 信号采集部分 | 第63-67页 |
5.2.2.1 超声波传感器单元 | 第64-65页 |
5.2.2.2 温度采集单元 | 第65-66页 |
5.2.2.3 声音信号采集单元 | 第66-67页 |
5.2.3 电源管理部分 | 第67-69页 |
5.2.3.1 5V电源 | 第67-68页 |
5.2.3.2 数字3.3V电源 | 第68页 |
5.2.3.3 模拟3.3V电源 | 第68-69页 |
5.2.4 真彩LED驱动部分 | 第69-72页 |
5.2.4.1 处理器 | 第69页 |
5.2.4.2 LED驱动接口 | 第69-72页 |
5.3 互动性纤维艺术的软件设计 | 第72-78页 |
5.3.1 真彩LED驱动模块软件设计 | 第72-73页 |
5.3.2 声音信号检测软件设计 | 第73-74页 |
5.3.3 DS18B20温度采集软件设计 | 第74-76页 |
5.3.4 超声波模块测距软件设计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