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FRP 材料的特性及其用途 | 第10-11页 |
1.1.2 对于 FRP 材料进行局部损伤监测的重要性 | 第11-12页 |
1.2 对于 FRP 复合材料损伤监测与检测的方法 | 第12-15页 |
1.2.1 肉眼目视检测方法 | 第12页 |
1.2.2 超声主动探测检测方法 | 第12-14页 |
1.2.3 放射性射线成像检测方法 | 第14页 |
1.2.4 声发射被动监测的方法 | 第14-15页 |
1.3 声发射被动损伤监测技术研究的现况 | 第15-19页 |
1.3.1 声发射现象的产生原理与被动监测技术的简介 | 第15-17页 |
1.3.2 声发射被动监测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 第17页 |
1.3.3 声发射监测技术对复合材料损伤的研究现况 | 第17-19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声发射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板中波动特性 | 第20-30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声发射被动监测技术的原理 | 第20-23页 |
2.2.1 声发射的现象及原理 | 第20-21页 |
2.2.2 声发射信号的特征参数 | 第21-23页 |
2.3 PZT 材料的特性与具体参数 | 第23-25页 |
2.3.1 压电材料的正逆效应及几类压电方程 | 第23-25页 |
2.3.2 PZT 材料主要的特性参数 | 第25页 |
2.4 弹性波理论及导波的形成 | 第25-28页 |
2.4.1 理想弹性体中的波动理论 | 第25-27页 |
2.4.2 弹性板中的导波的形成及波动方程 | 第27-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BFRP 板的制备和监测实验 | 第30-41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材料及 BFRP 板的制备 | 第30-31页 |
3.3 BFRP 板的前期测试实验 | 第31-33页 |
3.3.1 静力拉伸实验 | 第31-32页 |
3.3.2 BFRP 板的静力弯曲实验 | 第32-33页 |
3.4 BFRP 板的三点弯曲疲劳实验及监测系统 | 第33-40页 |
3.4.1 声发射和电子扫描联合监测系统 | 第33-34页 |
3.4.2 PZT 片的阻抗实验 | 第34-35页 |
3.4.3 疲劳试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步骤 | 第35-38页 |
3.4.4 BFRP 板的三点弯曲疲劳实验 | 第38-4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BFRP 板疲劳损伤声发射信号的相关分析和损伤演变 | 第41-58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声发射信号的初步分析 | 第41-43页 |
4.2.1 声发射信号的幅值 | 第41-42页 |
4.2.2 声发射信号的累计损伤的声发射事件数 | 第42-43页 |
4.3 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分析 | 第43-47页 |
4.3.1 小波变换的理论简介 | 第44-45页 |
4.3.2 声发射信号的小波变换与时频分析 | 第45-47页 |
4.4 结合小波变换和电子显微照片的 BFRP 试件损伤演变分析 | 第47-57页 |
4.4.1 第一个 BFRP 试件 | 第47-53页 |
4.4.2 第二个 BFRP 试件 | 第53-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损伤模式分类和基于能量的 BFRP 材料疲劳损伤情况分析 | 第58-75页 |
5.1 引言 | 第58页 |
5.2 BFRP 材料损伤模式的分析 | 第58-66页 |
5.2.1 机器识别的智能分类方法 | 第58-59页 |
5.2.2 相关向量机分类原理 | 第59-63页 |
5.2.3 相关向量机的多类分类 | 第63-64页 |
5.2.4 相关向量机的计算结果 | 第64-66页 |
5.3 BFRP 材料不同的损伤模式的特征 | 第66-68页 |
5.4 BFRP 材料累计疲劳损伤的能量分析 | 第68-73页 |
5.4.1 BFRP 试件的全程的累计能量的分析 | 第68-69页 |
5.4.2 BFRP 不同损伤模式的累计能量的分析 | 第69-7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