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预应力空心方桩概述 | 第10-12页 |
1.2.1 预应力空心方桩简介 | 第10页 |
1.2.2 预应力空心方桩特点 | 第10-12页 |
1.3 预应力空心方桩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2章 混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方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 第14-42页 |
2.1 试验设计 | 第14-20页 |
2.1.1 试验场地条件 | 第14-15页 |
2.1.2 试件设计 | 第15-18页 |
2.1.3 加载制度及数据采集装置 | 第18-20页 |
2.2 滞回性能及承载力分析 | 第20-25页 |
2.2.1 滞回曲线 | 第20-22页 |
2.2.2 骨架曲线 | 第22-25页 |
2.3 桩身位移分布及曲率分布 | 第25-29页 |
2.3.1 水平位移分布 | 第25-27页 |
2.3.2 变形曲率分布 | 第27-29页 |
2.4 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 第29-40页 |
2.4.1 延性系数 | 第30-34页 |
2.4.2 粘滞阻尼系数 | 第34-37页 |
2.4.3 刚度退化曲线 | 第37-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3章 混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方桩单向加载与往复加载对比分析 | 第42-55页 |
3.1 试验设计 | 第42-43页 |
3.1.1 试验加载制度 | 第42页 |
3.1.2 试件设计参数 | 第42-43页 |
3.2 不同加载制度水平承载性状分析 | 第43-47页 |
3.2.1 单向加载方桩水平承载力 | 第43-44页 |
3.2.2 双向加载方桩水平承载力 | 第44-46页 |
3.2.3 不同加载制度方桩水平承载性状对比 | 第46-47页 |
3.3 桩身位移及曲率分布 | 第47-52页 |
3.3.1 水平位移分布 | 第47-50页 |
3.3.2 变形曲率分布 | 第50-52页 |
3.4 抗震性能参数分析 | 第52-5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4章 混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方桩抗震性能有限元模拟及参数分析 | 第55-83页 |
4.1 模型建立 | 第55-63页 |
4.1.1 单元选取及网格划分 | 第55-56页 |
4.1.2 材料本构模型选取 | 第56-59页 |
4.1.3 接触模拟 | 第59-61页 |
4.1.4 预应力施加方法 | 第61-63页 |
4.2 模拟结果验证 | 第63-66页 |
4.3 影响混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方桩抗震性能参数有限元分析 | 第66-82页 |
4.3.1 不同配筋率对混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方桩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66-72页 |
4.3.2 壁厚对混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方桩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72-75页 |
4.3.3 截面惯性矩对混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方桩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75-79页 |
4.3.4 桩长对混合配筋预应力空心方桩抗震性能的影响 | 第79-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结论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