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正当防卫限度—由于欢案引发的思考
|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于欢案与正当防卫的理论困境 | 第8-11页 |
| 1.1 案情简介 | 第8页 |
| 1.2 法院判决 | 第8页 |
| 1.3 案件争议焦点及问题所在 | 第8-11页 |
| 第二章 正当防卫限度厘清 | 第11-19页 |
| 2.1 正当防卫限度含义 | 第11-12页 |
| 2.1.1 现有学说及评析 | 第11页 |
| 2.1.2 界定必要限度应考虑的因素 | 第11-12页 |
| 2.2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界定 | 第12-14页 |
| 2.2.1“明显超过”的含义 | 第12-13页 |
| 2.2.2“正在进行”的理解 | 第13-14页 |
| 2.3 正当防卫限度法理依据 | 第14-15页 |
| 2.3.1 权利义务关系 | 第14-15页 |
| 2.3.2 刑法价值所在 | 第15页 |
| 2.4 我国正当防卫立法 | 第15-16页 |
| 2.5 我国正当防卫限度认定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2.5.1 防卫限度的判断标准不一 | 第16-17页 |
| 2.5.2 不法侵害的强度问题 | 第17页 |
| 2.6 正当防卫限度认定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17-19页 |
| 2.6.1《刑法》认定标准不清 | 第17页 |
| 2.6.2“防卫处境"的客观判断存在困难 | 第17-18页 |
| 2.6.3 防卫侵害与保护的法益不同 | 第18页 |
| 2.6.4 法官的职业素养存在区别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域外国家正当防卫限度规定及经验借鉴 | 第19-23页 |
| 3.1 大陆法系正当防卫限度规定 | 第19-20页 |
| 3.1.1 大陆法系国家规定及学说 | 第19页 |
| 3.1.2 大陆法系国家正当防卫限度的理解 | 第19-20页 |
| 3.2 英美法系国家规定 | 第20-21页 |
| 3.3 我国对域外国家正当防卫限度规定的经验借鉴 | 第21-23页 |
| 3.3.1 对期待可能性的借鉴 | 第21-22页 |
| 3.3.2 对比例原则的借鉴 | 第22-23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正当防卫限度认定的构想 | 第23-30页 |
| 4.1 把握正当防卫限度 | 第23-24页 |
| 4.1.1 确定不法侵害的强度 | 第23页 |
| 4.1.2 判断不法行为侵害的法益 | 第23-24页 |
| 4.1.3 探究防卫人防卫的认识程度 | 第24页 |
| 4.2 正当防卫限度应考虑的因素 | 第24-26页 |
| 4.2.1 工具因素的分析 | 第24-25页 |
| 4.2.2 环境因素的分析 | 第25-26页 |
| 4.2.3 防卫心理因素的分析 | 第26页 |
| 4.3 完善正当防卫限度认定其他建议 | 第26-30页 |
| 4.3.1 区分特殊防卫中的防卫限度 | 第26-28页 |
| 4.3.2 加强正当防卫限度宣传教育 | 第28页 |
| 4.3.3 通过指导性案例正确引导 | 第28-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