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导论 | 第9-14页 |
| (一) 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三)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四) 研究价值 | 第13-14页 |
| 一、《社会保险法》第四十一条解读 | 第14-21页 |
| (一) 立法背景 | 第14-15页 |
| (二) 立法目的 | 第15-16页 |
| (三) 适用条件 | 第16-19页 |
| 1. 实体条件 | 第17-18页 |
| 2. 程序条件 | 第18-19页 |
| (四) 理论与实践价值 | 第19-21页 |
| 二、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申请主体的“职工”解释 | 第21-24页 |
| (一) “职工”概念的理论阐释 | 第21-22页 |
| (二) “职工”概念的立法阐释 | 第22页 |
| (三) 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申请主体的“职工”解释 | 第22-24页 |
| 三、申请主体疑难问题一:非法用人单位劳动者有无申请资格? | 第24-31页 |
| (一) 案例与问题 | 第24-25页 |
| 1. 案例 | 第24-25页 |
| 2. 问题 | 第25页 |
| (二) 非法用人单位劳动者申请先行支付资格观点界说 | 第25-27页 |
| 1. 肯定说 | 第25-26页 |
| 2. 否定说 | 第26-27页 |
| (三) 本文观点:非法用人单位劳动者有申请先行支付的资格 | 第27-31页 |
| 1. 非法用人单位的性质不影响受害劳动者的工伤保险待遇请求权 | 第27-28页 |
| 2. 非法用人单位劳动者有申请先行支付的资格 | 第28-31页 |
| 四、申请主体疑难问题二:已经诊断为职业病但未完成工伤认定的劳动者有无申请资格? | 第31-36页 |
| (一) 案例与问题 | 第31-32页 |
| 1. 案例 | 第31-32页 |
| 2. 问题 | 第32页 |
| (二) 已经诊断为职业病但未完成工伤认定的劳动者申请先行支付观点界说 | 第32-33页 |
| 1. 肯定说 | 第33页 |
| 2. 否定说 | 第33页 |
| (三) 本文观点:已经诊断为职业病但未完成工伤认定的劳动者有申请先行支付的资格 | 第33-36页 |
| 1. “申请工伤认定的程序”不应成为申请先行支付的羁绊 | 第33-35页 |
| 2. 已经诊断为职业病但未完成工伤认定的劳动者有申请先行支付的资格 | 第35-36页 |
| 五、申请主体疑难问题三:劳动仲裁与诉讼中的劳动者有无申请资格? | 第36-41页 |
| (一) 案例与问题 | 第36-37页 |
| 1. 案例 | 第36-37页 |
| 2. 问题 | 第37页 |
| (二) 劳动仲裁与诉讼中的劳动者申请先行支付观点界说 | 第37-38页 |
| (三) 本文观点:劳动仲裁与诉讼中的劳动者有申请先行支付的资格 | 第38-41页 |
| 1. 工伤保险先行支付的程序效益优于劳动仲裁与诉讼程序 | 第38-39页 |
| 2. 劳动仲裁与诉讼中的劳动者有申请先行支付的资格 | 第39-41页 |
| 六、结语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