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劳动教养制度论文

在管制与服务之间:洪城正则社区矫正的调查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导论第14-24页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第14-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15页
        1.1.2 研究目的第15页
    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1 学术价值第15-16页
        1.2.2 实践意义第16页
    1.3 研究方法第16-18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7页
        1.3.2 访谈法第17-18页
        1.3.3 案例研究法第18页
        1.3.4 比较研究法第18页
    1.4 文献综述第18-24页
        1.4.1 关于社区矫正性质的研究第18-19页
        1.4.2 关于矫正主体及矫正对象的研究第19-21页
        1.4.3 关于社区矫正:制度建设、人才队伍与社工介入的研究第21-24页
2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24-30页
    2.1 概念界定第24-25页
        2.1.1 社区矫正第24页
        2.1.2 矫正社会工作第24-25页
    2.2 理论基础第25-30页
        2.2.1 人道主义与人权观念第25-26页
        2.2.2 标签理论和污名理论第26-27页
        2.2.3 行刑社会化理论第27页
        2.2.4 管制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理念第27-30页
3 正则社区矫正管理中心运行概况第30-46页
    3.1 正则社区矫正管理中心实际情况第30-31页
    3.2 正则社区矫正管理中心存在的问题第31-38页
        3.2.1 社会资源支持缺乏持续性第31-33页
        3.2.2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急需改善第33-36页
        3.2.3 司法行政人员的监管和帮教角色存在冲突第36-37页
        3.2.4 科层制的呆板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第37-38页
    3.3 社区服刑人员所遇到的问题第38-43页
        3.3.1 社区服刑人员心理意识偏差第38-39页
        3.3.2 社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认知存在偏颇第39-41页
        3.3.3 社区服刑人员的劳动技能欠缺第41-42页
        3.3.4 难以获得社会工作专业力量支持第42-43页
    3.4 社会工作介入的具体案例探析第43-46页
4 沪深两地实践模式向中部地区扩展的可能性第46-57页
    4.1 沪、深两地社区矫正的管理体制:以服务为中心的考察第46-49页
        4.1.1 上海社区矫正管理体制分析第46-47页
        4.1.2 深圳社区矫正管理体制分析第47-49页
    4.2 沪、深两地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第49-53页
        4.2.1 上海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第49-51页
        4.2.2 深圳社区矫正的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第51-53页
    4.3 沪深的启示第53-57页
        4.3.1 社区矫正之“上海模式”特点第53-54页
        4.3.2 社区矫正之“深圳模式”特点第54页
        4.3.3 沪深模式的共性与特性的启示第54-57页
5 建立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体系:中部地区的紧迫任务第57-73页
    5.1 建立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体系第57-62页
        5.1.1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机构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体制第57-58页
        5.1.2 加强地方性立法活动,推进江西社区矫正体系建设第58-60页
        5.1.3 抓好队伍建设理顺工作协调机制第60-62页
    5.2 树立正确的社区矫正观念第62-65页
        5.2.1 树立服务型社区矫正理念第62-63页
        5.2.2 转变刑罚观念第63-64页
        5.2.3 秉承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第64-65页
    5.3 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的队伍建设第65-69页
        5.3.1 提升社区矫正人员专业素养第65-67页
        5.3.2 保障社区矫正社会待遇和权益第67-69页
    5.4 从管制迈向优质服务的可能性第69-73页
结语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西省和谐警民关系构建研究
下一篇:江西省公安机关警情数据采集与综合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