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案例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引 言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投贷联动文献综述第14-17页
        1.2.1 投贷联动的理论基础第14-15页
        1.2.2 投贷联动的运作模式第15-16页
        1.2.3 投贷联动的效益评价第16-17页
        1.2.4 投贷联动的风险控制第17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9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9-20页
2.案例介绍第20-29页
    2.1 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发展现状第20-25页
        2.1.1 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业务概况第20-22页
        2.1.2 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主要模式第22-24页
        2.1.3 我国商业银行投贷联动存在的问题第24-25页
    2.2 北京银行及其投贷联动业务概况第25-28页
        2.2.1 北京银行概况第25-27页
        2.2.2 北京银行投贷联动业务概况第27-28页
    2.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3.案例分析第29-48页
    3.1 客户发现与选择分析第29-31页
    3.2 业务模式分析第31-36页
        3.2.1 联动相关主体第31-33页
        3.2.2 认股权模式第33-34页
        3.2.3 股权直投模式第34-35页
        3.2.4 投资子公司模式第35-36页
    3.3 产品设计分析第36-42页
        3.3.1 信贷产品第36-40页
        3.3.2 股权方案第40-42页
    3.4 风险及风险控制分析第42-46页
        3.4.1 信用杆杠风险第42-43页
        3.4.2 法律合规风险第43-45页
        3.4.3 市场估值风险第45页
        3.4.4 风险控制第45-46页
    3.5 本章小结第46-48页
4.案例启示与建议第48-53页
    4.1 微观层面第48-51页
        4.1.1 建立具有差异化的价值评估与风险评估体系第48-49页
        4.1.2 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贷款授信业务第49页
        4.1.3 加快建设投资子公司和科技专营机构第49-50页
        4.1.4 积极搭建投贷联动共享机制第50-51页
    4.2 宏观层面第51-53页
        4.2.1 完善投贷联动风险补偿机制第51页
        4.2.2 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及流通体系第51-53页
总结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Z银行成都分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ZS银行中小企业信贷的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