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边界与海洋边界差异性比较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绪论 | 第9-19页 |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三、相关概念 | 第13-19页 |
| (一)边界的概念 | 第13-17页 |
| (二)其他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 第一章 陆地边界与海洋边界 | 第19-23页 |
| 第一节 陆地边界 | 第19-21页 |
| 一、陆地边界的类型 | 第19-20页 |
| 二、陆地边界的划分与形成 | 第20-21页 |
| 第二节 海洋边界 | 第21-23页 |
| 第二章 海陆边界特征差异 | 第23-30页 |
| 第一节 海陆边界自然特征的差异 | 第23-25页 |
| 一、海陆边界内涵差异 | 第23页 |
| 二、海陆边界界线差异 | 第23-24页 |
| 三、海陆边界资源差异 | 第24页 |
| 四、海陆边界现状差异 | 第24-25页 |
| 第二节 海陆边界功能的差异 | 第25-28页 |
| 一、陆地边界功能及其变化 | 第25-27页 |
| 二、海洋边界功能及其变化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海陆边界管辖差异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海陆边界划界差异 | 第30-35页 |
| 第一节 海陆边界划界原则的差异 | 第30-33页 |
| 一、划界依据差异 | 第30-31页 |
| 二、划界因素差异 | 第31-32页 |
| 三、划界方式差异 | 第32-33页 |
| 第二节 特殊地理差异 | 第33-35页 |
| 一、岛屿、岩礁 | 第33页 |
| 二、海峡、海湾 | 第33-35页 |
| 第四章 海陆边界争端差异 | 第35-43页 |
| 第一节 海陆边界争端由来差异 | 第35-39页 |
| 一、争端涉及问题差异 | 第35-36页 |
| 二、殖民遗留争端 | 第36-37页 |
| 三、资源争端 | 第37-38页 |
| 四、《公约》引起的争端 | 第38-39页 |
| 五、技术争端 | 第39页 |
| 第二节 海陆边界解决争端方式的差异 | 第39-43页 |
| 一、协商方式差异 | 第39-41页 |
| 二、战争方式差异 | 第41页 |
| 三、共同开发方式差异 | 第41-43页 |
| 第五章 中国解决海陆边界争端的方式 | 第43-49页 |
| 第一节 中国海陆边界争端概况 | 第43-45页 |
| 一、中国陆地边界争端概况 | 第43-44页 |
| 二、中国海洋边界争端概况 | 第44-45页 |
| 第二节 中国解决海陆边界争端和管理的建议 | 第45-49页 |
| 一、对不同海陆边界争端具体分析 | 第45-46页 |
| 二、谋求和平谈判方式解决海陆边界争端 | 第46-47页 |
| 三、加强海陆边界管理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