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被胁迫行为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重点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被胁迫行为构成要件 | 第13-21页 |
第一节 被胁迫行为概述 | 第13-16页 |
一、被胁迫行为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二、被胁迫行为的分类 | 第14-16页 |
第二节 被胁迫行为的要件 | 第16-21页 |
一、被胁迫行为的前提要件 | 第16-18页 |
二、被胁迫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18-19页 |
三、被胁迫行为的特殊情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被胁迫行为立法比较 | 第21-29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被胁迫行为法律规定 | 第21-23页 |
一、美国 | 第21-22页 |
二、英国 | 第22页 |
三、其他英美法系国家与地区 | 第22-23页 |
四、英美法系立法小结 | 第23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被胁迫行为法律规定 | 第23-26页 |
一、德国 | 第23-24页 |
二、日本 | 第24-25页 |
三、其他大陆法系国家及地区 | 第25-26页 |
四、大陆法系立法小结 | 第26页 |
第三节 我国被胁迫行为法律规定 | 第26-27页 |
第四节 立法比较分析 | 第27-29页 |
一、相同之处 | 第27页 |
二、不同之处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域外被胁迫行为理论比较 | 第29-38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被胁迫行为的理论争议 | 第29-32页 |
一、传统区分理论 | 第29-30页 |
二、作为正当化事由的被胁迫行为 | 第30页 |
三、作为独立抗辩事由的被胁迫行为 | 第30-31页 |
四、作为新宽恕抗辩类型的被胁迫行为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被胁迫行为的理论争议 | 第32-35页 |
一、等同说 | 第32-33页 |
二、区分说 | 第33-35页 |
第三节 域外被胁迫行为理论争议评析 | 第35-38页 |
一、理论共通之处 | 第35-36页 |
二、排他性阻却事由的弊端 | 第36页 |
三、二元论的可行性 | 第36-38页 |
第四章 我国被胁迫行为法律规定的不足及完善 | 第38-45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 | 第38-42页 |
一、作为胁从犯存在的问题 | 第38-39页 |
二、作为紧急避险存在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三、被胁迫行为与紧急避险和胁从犯的比较分析 | 第40-42页 |
第二节 被胁迫行为在我国刑法中的完善 | 第42-45页 |
一、明确在刑法中的定位 | 第42-43页 |
二、明确刑事责任的承担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