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写词 | 第6-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1页 |
1.1. 细胞分裂素 | 第10-23页 |
1.1.1. CK的结构和分类 | 第10-11页 |
1.1.2. CK的合成 | 第11-14页 |
1.1.3. CK的合成部位和作用部位 | 第14页 |
1.1.4. CK的代谢和修饰 | 第14-16页 |
1.1.5. CK的转运 | 第16-17页 |
1.1.6. CK的信号转导通路 | 第17-22页 |
1.1.7. CK与其他激素的相互作用 | 第22页 |
1.1.8. CK在植物发育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1.2. 角质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1.2.1. 角质的结构 | 第23-24页 |
1.2.2. 角质的合成途径 | 第24-27页 |
1.2.3. 角质的运输 | 第27-28页 |
1.2.4. 角质与其他组分的相互作用 | 第28页 |
1.2.5. 角质在植物中的功能 | 第28-30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39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3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1页 |
2.1.3. 细菌菌株 | 第31页 |
2.1.4. 载体 | 第31页 |
2.1.5. 引物合成与基因测序 | 第31页 |
2.1.6. 实验药品 | 第31-32页 |
2.1.7. 实验试剂配方 | 第3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2-39页 |
2.2.1. 拟南芥培养 | 第32页 |
2.2.2. CTAB法提取DNA | 第32-33页 |
2.2.3. RNA提取(RNAiso Plus提取法) | 第33页 |
2.2.4. UNIQ柱式Trizol总RNA提取 | 第33-34页 |
2.2.5. 质粒提取试剂盒 | 第34页 |
2.2.6. 胶回收试剂盒 | 第34-35页 |
2.2.7. 长片段的反转录c DNA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35-36页 |
2.2.8. 用于SYBR? Green反应的反转录 | 第36页 |
2.2.9. Real-Time PCR | 第36-37页 |
2.2.10. 载体的构建和验证 | 第37-38页 |
2.2.11. 甲苯胺蓝染色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 | 第39-55页 |
3.1. 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39-46页 |
3.1.1. 角质突变体的纯杂合鉴定 | 第39-40页 |
3.1.2. 角质突变体和野生型的表型差异 | 第40-42页 |
3.1.3. 角质突变体的角质缺陷分析 | 第42-44页 |
3.1.4. 暗培养下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44-46页 |
3.2. CK信号通路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46-50页 |
3.2.1. CK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本底水平分析 | 第46-48页 |
3.2.2. CK诱导下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48-50页 |
3.3. 光形态建成和暗形态建成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50-52页 |
3.3.1. 光形态发生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50-51页 |
3.3.2. 暗形态发生的基因表达分析 | 第51-52页 |
3.4. 超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2-53页 |
3.5. 构建双突gfc1-1/cyp86a8,gfc1-1/cyp86a2,cyp86a2/8 | 第53-54页 |
3.6. 筛选双突的gpat6/8 和cyp86a4/6 的纯合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实验讨论与展望 | 第55-60页 |
4.1.实验讨论 | 第55-57页 |
4.1.1. 角质突变体gfc1-1、gpat4/8、bdg-1 的type-AARRs本底表达水平比WT高 | 第55页 |
4.1.2. 角质突变体gfc1-1、gpat4/8、bdg-1光信号通路的 HY5 异常表达 | 第55-56页 |
4.1.3. 角质突变体的暗形态的正调控基因 PIFs 表达下调 | 第56页 |
4.1.4. 导致突变体gfc1-1 表型的机制 | 第56-57页 |
4.2 实验展望 | 第57-60页 |
第五章 参考文献 | 第60-6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附录一 PCR反应所用到的引物 | 第70-72页 |
附录二 测序结果 | 第72-78页 |
附录三 载体部分序列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