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全息对表面等离子体控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6-23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6-7页 |
1.2 表面等离子体 | 第7-11页 |
1.2.1 表面等离子体的发展 | 第7-8页 |
1.2.2 表面等离子体的产生 | 第8-11页 |
1.3 全息法控制表面等离子体 | 第11-14页 |
1.3.1 全息技术的应用 | 第11页 |
1.3.2 全息技术的步骤 | 第11-13页 |
1.3.3 表面等离子体全息原理 | 第13-14页 |
1.4 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 | 第14-21页 |
1.4.1 全息透镜 | 第14-15页 |
1.4.2 表面等离子体的面内耦合 | 第15-18页 |
1.4.3 表面等离子体的复合宽带全息 | 第18-19页 |
1.4.4 表面等离子体的侧向汇聚 | 第19-21页 |
1.4.5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创新与不足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到自由空间 | 第23-29页 |
2.1 引言 | 第23页 |
2.2 设计原理 | 第23-25页 |
2.3 结构设计和模拟 | 第25-28页 |
2.4 结论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单根全息线有效控制表面等离子体 | 第29-38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线全息理论 | 第29-31页 |
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31-37页 |
3.4 结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38-40页 |
4.1 总结 | 第38-39页 |
4.2 展望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论文发表和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