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Agent的机组并行调度技术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1 机组调度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并行技术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机组调度与航线运量问题分析 | 第18-30页 |
2.1 调度流程说明 | 第18-19页 |
2.2 勤务编排问题分析 | 第19-20页 |
2.3 机组配对问题分析 | 第20-21页 |
2.4 机组轮班问题分析 | 第21-22页 |
2.5 航线运量问题分析 | 第22-23页 |
2.6 运量预测方法分析 | 第23-29页 |
2.6.1 BP神经网络法 | 第23-24页 |
2.6.2 ELMAN神经网络法 | 第24-25页 |
2.6.3 实例验证 | 第25-2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机组调度算法分析与设计 | 第30-49页 |
3.1 勤务编排数学模型 | 第30-32页 |
3.2 机组配对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3.2.1 机组配对策略分析 | 第32-33页 |
3.2.2 数学模型建立 | 第33-34页 |
3.3 机组轮班数学模型 | 第34-36页 |
3.3.1 机组人员搭配 | 第34-35页 |
3.3.2 机组指派策略分析 | 第35页 |
3.3.3 机组指派数学模型建立 | 第35-36页 |
3.4 使用过的算法分析 | 第36-40页 |
3.4.1 层次分析法 | 第36-37页 |
3.4.2 专家估测法 | 第37-38页 |
3.4.3 遗传算法 | 第38页 |
3.4.4 匈牙利算法 | 第38-39页 |
3.4.5 分析结论 | 第39-40页 |
3.5 求解算法设计 | 第40-42页 |
3.5.1 配对结果生成 | 第40-41页 |
3.5.2 配对结果寻优 | 第41-42页 |
3.6 实例验证 | 第42-48页 |
3.6.1 飞行员搭配问题 | 第42-43页 |
3.6.2 数据处理 | 第43-44页 |
3.6.3 飞行员搭配分析 | 第44-45页 |
3.6.4 匈牙利算法求机组搭配 | 第45-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多Agent的并行调度系统设计 | 第49-72页 |
4.1 多Agent概念 | 第49-51页 |
4.1.1 多Agent系统的合作与分工 | 第50页 |
4.1.2 多Agent的通信 | 第50页 |
4.1.3 多Agent系统的优势 | 第50-51页 |
4.2 机组并行调度系统设计 | 第51-57页 |
4.2.1 勤务编排概要设计 | 第51-53页 |
4.2.2 机组配对概要设计 | 第53-55页 |
4.2.3 机组轮班概要设计 | 第55-57页 |
4.3 多Agent的调度系统模型设计 | 第57-60页 |
4.3.1 多Agent模型的通信交互机制设计 | 第57-59页 |
4.3.2 机组轮班模型设计 | 第59-60页 |
4.4 主要Agent的工作流程 | 第60-63页 |
4.5 机组并行调度策略设计 | 第63-66页 |
4.5.1 总体调度模型设计 | 第63-64页 |
4.5.2 通信Agent调度策略设计 | 第64-66页 |
4.5.3 编排Agent调度策略设计 | 第66页 |
4.6 实例验证 | 第66-7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系统功能实现 | 第72-86页 |
5.1 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72-73页 |
5.1.1 系统架构选择 | 第72页 |
5.1.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72-73页 |
5.2 系统数据结构 | 第73-76页 |
5.2.1 数据结构设计 | 第73-74页 |
5.2.2 数据字典设计 | 第74-76页 |
5.3 系统实现与性能比较 | 第76-85页 |
5.4 系统性能优点 | 第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86-88页 |
6.1 总结 | 第86页 |
6.2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