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电动汽车的性能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低速电动汽车的政策与性能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2.1 国内外政策研究 | 第10-13页 |
1.2.2 低速电动汽车性能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低速电动汽车的结构原理与发展概述 | 第16-22页 |
2.1 低速电动汽车的简介 | 第16页 |
2.1.1 低速电动汽车的定义 | 第16页 |
2.1.2 低速电动汽车的分类 | 第16页 |
2.2 低速电动汽车的结构控制原理 | 第16-18页 |
2.2.1 低速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 | 第16-17页 |
2.2.2 低速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控制原理 | 第17-18页 |
2.3 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优势 | 第18-19页 |
2.4 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瓶颈 | 第19-21页 |
2.4.1 国家政策的不完善 | 第19-20页 |
2.4.2 企业技术水平较低,产品可靠性差 | 第20页 |
2.4.3 监管部门对用户的监管不到位 | 第20-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三章 低速电动汽车的市场抽样调查 | 第22-35页 |
3.1 低速电动汽车市场抽样调查 | 第22页 |
3.1.1 调查背景 | 第22页 |
3.1.2 调查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3.2 调查方案 | 第22-23页 |
3.3 低速电动汽车用户的市场抽样调查分析 | 第23-30页 |
3.3.1 低速电动汽车用户的特征 | 第23-25页 |
3.3.2 用户对车辆的使用规律 | 第25-28页 |
3.3.3 低速电动汽车用户对车辆性能评价 | 第28-30页 |
3.4 低速电动汽车潜在用户对低速电动车的评价 | 第30-33页 |
3.5 售后维修部调查分析 | 第33-3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低速电动汽车的性能测试分析研究 | 第35-64页 |
4.1 低速电动汽车的性能测试基本概况 | 第35-41页 |
4.1.1 测试车辆 | 第35-37页 |
4.1.2 测试条件与测试路段 | 第37页 |
4.1.3 测试仪器的选择与安装 | 第37-41页 |
4.2 低速电动汽车的测试方案 | 第41-43页 |
4.2.1 测试所依据的国家标准 | 第41页 |
4.2.2 测试方案的制定 | 第41-43页 |
4.3 低速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 | 第43-56页 |
4.3.1 稳态回转试验 | 第44-48页 |
4.3.2 蛇形试验 | 第48-52页 |
4.3.3 转向轻便性试验 | 第52-56页 |
4.4 低速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制动性分析 | 第56-61页 |
4.4.1 低速电动汽车的动力性 | 第56-60页 |
4.4.2 低速电动汽车的制动性 | 第60-61页 |
4.5 低速电动汽车的噪声研究 | 第61-62页 |
4.6 其他影响低速电动汽车性能的部件分析 | 第62页 |
4.6.1 车内空间 | 第6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低速电动汽车性能优化与发展策略探讨 | 第64-71页 |
5.1 操纵稳定性优化探讨 | 第64-66页 |
5.2 低速电动汽车舒适性优化探讨 | 第66-67页 |
5.3 车辆动力性能优化 | 第67-68页 |
5.4 提高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 第68-69页 |
5.5 低速电动汽车的发展策略 | 第69-7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