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MPLS over WDM的两层网络生存性技术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网络模型和仿真平台 | 第14-16页 |
| ·网络拓扑 | 第14-15页 |
| ·业务生成 | 第15页 |
| ·仿真平台 | 第15-16页 |
| ·研究成果及内容安排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两层网络生存性技术及算法比较 | 第17-46页 |
|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 ·各种生存性技术 | 第18-36页 |
| ·上层1+1 保护 | 第18-21页 |
| ·上层FRR 保护 | 第21-24页 |
| ·上层恢复 | 第24-26页 |
| ·下层ODU 环保护 | 第26-29页 |
| ·下层1+1 保护 | 第29-31页 |
| ·下层恢复技术 | 第31-33页 |
| ·下层共享保护 | 第33-36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比较 | 第36-45页 |
| ·网络阻塞率分析 | 第36-39页 |
| ·链路波长占用率分析 | 第39-42页 |
| ·两层网络生存性仿真 | 第42-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三章 两层网络中基于可用性的保护算法 | 第46-81页 |
| ·研究背景 | 第46-47页 |
| ·各种生存性技术 | 第47-62页 |
| ·上层1+1 保护 | 第47-50页 |
| ·上层FRR 保护 | 第50-53页 |
| ·下层1+1 保护 | 第53-55页 |
| ·下层共享保护 | 第55-58页 |
| ·下层ODU 环保护 | 第58-60页 |
| ·恢复技术 | 第60-62页 |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2-80页 |
| ·各种算法性能比较 | 第62-67页 |
| ·单层保护时网络吞吐量与可用性关系的分析 | 第67-72页 |
| ·两层保护时网络吞吐量与可用性的关系分析 | 第72-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四章 两层网络中基于业务持续时间的保护算法 | 第81-88页 |
| ·研究背景 | 第81页 |
| ·不考虑业务持续时间的共享保护方法 | 第81-82页 |
| ·考虑业务持续时间的共享光路保护算法 | 第82-85页 |
| ·SPCHTA 算法的链路权重设置 | 第83-84页 |
| ·基于业务持续时间的共享光路保护算法 | 第84-85页 |
| ·仿真及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 ·网络阻塞率 | 第85-86页 |
| ·资源重建率 | 第86-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五章 两层网络生存性算法的仿真实现 | 第88-92页 |
| ·概述 | 第88页 |
| ·仿真软件的总体框架 | 第88-90页 |
| ·两层网络生存性仿真软件的实现 | 第90-92页 |
| ·业务到达处理子程序 | 第90页 |
| ·业务离去处理子程序 | 第90-91页 |
| ·路由计算子程序 | 第91-92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第92-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 个人简历 | 第98-99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的文章 | 第99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99页 |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