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邮》与《右台仙馆笔记》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9-13页 |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一章 《耳邮》和《右台》的异同 | 第15-30页 |
第一节 《耳邮》和《右台》的相似性 | 第15-20页 |
一、体例、内容和风格的一致性 | 第15-17页 |
二、俞樾文言小说的“因袭”笔法 | 第17-20页 |
第二节 《耳邮》和《右台》的差异性 | 第20-30页 |
一、相同篇章的异文形式 | 第20-28页 |
二、独有篇章的内容特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耳邮》和《右台》异同的成因探究 | 第30-42页 |
第一节 出版方式选择 | 第30-35页 |
一、社会思潮下的报馆出版 | 第30-33页 |
二、坚持传统的自刊出版 | 第33-35页 |
第二节 创作材料的多寡 | 第35-38页 |
第三节 创作心态的变化 | 第38-42页 |
第三章 《耳邮》、《右台》异同的价值研究 | 第42-58页 |
第一节 《耳邮》、《右台》异同的文献学价值 | 第42-48页 |
一、异文与文献校勘、训诂 | 第42-44页 |
二、乾嘉学风的承袭、发扬 | 第44-48页 |
第二节 《耳邮》、《右台》异同的文学价值 | 第48-53页 |
一、以传奇笔法写笔记小说 | 第48-50页 |
二、古典诗歌融入笔记小说 | 第50-53页 |
第三节 《耳邮》、《右台》异同的语言学价值 | 第53-58页 |
一、时代性新词的出现 | 第53-56页 |
二、哲理性语句的使用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