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2页 |
1.1 角蛋白 | 第12-16页 |
1.1.1 角蛋白的结构 | 第12页 |
1.1.2 羽毛的结构成分 | 第12-13页 |
1.1.3 角蛋白的处理方式 | 第13-14页 |
1.1.4 角蛋白资源的应用 | 第14-16页 |
1.2 应用于羽毛降解的酶类 | 第16-18页 |
1.2.1 角蛋白酶 | 第16-17页 |
1.2.2 二硫键还原酶 | 第17页 |
1.2.3 脂类水解酶 | 第17-18页 |
1.3 基因异源表达系统 | 第18-20页 |
1.3.1 原核表达系统 | 第18-19页 |
1.3.2 真核表达系统 | 第19-20页 |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0-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第二章 CP-16 菌脂类水解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22-35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1 菌株和载体 | 第22页 |
2.1.2 工具酶和试剂 | 第22页 |
2.1.3 培养基和主要化学试剂的配制 | 第22-23页 |
2.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3页 |
2.1.5 脂类水解酶基因序列的克隆 | 第23-25页 |
2.1.6 脂类水解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5-26页 |
2.1.7 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构建 | 第26-27页 |
2.1.8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第27页 |
2.1.9 包涵体复性和酶活测定 | 第27-28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4页 |
2.2.1 地衣芽孢杆菌总DNA的提取 | 第28页 |
2.2.2 脂类水解酶基因的克隆 | 第28-29页 |
2.2.3 脂类水解酶基因的测序结果 | 第29-30页 |
2.2.4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1页 |
2.2.5 重组菌株的表达 | 第31-33页 |
2.2.6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复性 | 第33页 |
2.2.7 酶蛋白复性后酶活 | 第33-34页 |
2.3 讨论 | 第34页 |
2.4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三章 不同具脂类水解酶活性的重组酶酶学性质研究 | 第35-43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3.1.1 酶与底物 | 第35页 |
3.1.2 试剂与溶液 | 第35页 |
3.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5页 |
3.1.4 各重组脂类水解酶最适pH和pH稳定性 | 第35-36页 |
3.1.5 各重组脂类水解酶最适温度和温度稳定性 | 第36页 |
3.1.6 金属离子对各重组脂类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页 |
3.1.7 有机溶剂对各重组脂类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2.1 最适pH | 第37页 |
3.2.2 pH稳定性 | 第37-38页 |
3.2.3 最适温度 | 第38页 |
3.2.4 温度稳定性 | 第38-39页 |
3.2.5 金属离子对重组酶酶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3.2.6 有机溶剂对重组酶酶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3.3 讨论 | 第40-42页 |
3.4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CP-16 菌脂类水解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其应用 | 第43-57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8页 |
4.1.1 菌株和载体 | 第43页 |
4.1.2 工具酶和试剂 | 第43页 |
4.1.3 培养基和主要化学试剂的配制 | 第43-44页 |
4.1.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4页 |
4.1.5 真核表达脂类水解酶基因的克隆 | 第44-45页 |
4.1.6 真核脂类水解酶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5-46页 |
4.1.7 脂类水解酶基因序列的优化和表达质粒pPICZαA-PL-opt的构建 | 第46页 |
4.1.8 毕赤酵母工程菌株的构建 | 第46-47页 |
4.1.9 重组菌株摇瓶发酵 | 第47页 |
4.1.10 脂类水解酶酶活测定 | 第47页 |
4.1.11 对重组酶PL制备冻干粉 | 第47-48页 |
4.1.12 重组酶对角蛋白酶水解羽毛的影响 | 第48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4页 |
4.2.1 真核表达脂类水解酶基因的克隆 | 第48-49页 |
4.2.2 表达载体pPICZαA-PL的构建 | 第49-50页 |
4.2.3 脂类水解酶基因序列的优化 | 第50-51页 |
4.2.4 优化后的表达载体pPICZαA-PL-opt的构建 | 第51-52页 |
4.2.5 重组表达质粒的线性化及电转化 | 第52页 |
4.2.6 重组菌株的摇瓶发酵及酶活测定 | 第52-53页 |
4.2.7 重组酶的冻干粉酶活测定 | 第53-54页 |
4.2.8 两种重组酶对角蛋白降解的作用 | 第54页 |
4.3 讨论 | 第54-56页 |
4.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7-58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57页 |
5.2 创新点 | 第57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