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和解制度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1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9-10页 |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 第2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1-22页 |
| 2.1 概念界定及特征 | 第11-15页 |
| 2.1.1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2.1.2 刑事和解制度的特征 | 第12页 |
| 2.1.3 与相关制度的关系辨析 | 第12-15页 |
| 2.2 刑事和解制度基本理论阐释 | 第15-18页 |
| 2.2.1 恢复正义理论 | 第15-16页 |
| 2.2.2 和合文化理论 | 第16-17页 |
| 2.2.3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 | 第17-18页 |
| 2.3 刑事和解制度的现实性及合理性分析 | 第18-22页 |
| 第3章 刑事和解的制度性框架 | 第22-34页 |
| 3.1 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范围与条件 | 第22-27页 |
| 3.1.1 刑事和解适用的案件范围 | 第22-26页 |
| 3.1.2 刑事和解适用的条件 | 第26-27页 |
| 3.2 刑事和解的模式和操作流程 | 第27-34页 |
| 3.2.1 刑事和解的模式 | 第27-31页 |
| 3.2.2 刑事和解制度的操作流程 | 第31-34页 |
| 第4章 刑事和解制度的实效考察 | 第34-39页 |
| 4.1 积极效果 | 第34-36页 |
| 4.2 消极效果 | 第36-39页 |
| 第5章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的若干建议 | 第39-44页 |
| 5.1 刑事和解制度的未来趋向预测 | 第39-41页 |
| 5.2 关于完善刑事和解制度的配套性措施 | 第41-44页 |
| 结语 | 第44-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