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用正交晶系LiMnO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9页
    1.1 引言第13-14页
    1.2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第14-17页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4-16页
        1.2.2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特性第16-17页
    1.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简介第17-22页
        1.3.1 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基本要求第17-18页
        1.3.2 几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对比第18-22页
    1.4 o-LiMnO_2 的制备方法第22-29页
        1.4.1 离子交换法第23-24页
        1.4.2 固相反应法第24-25页
        1.4.3 水热反应法第25-26页
        1.4.4 掺杂改性方法第26-29页
    1.5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29-30页
    1.6 隔膜第30页
    1.7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和电解质第30-31页
    1.8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31-33页
    1.9 参考文献第33-39页
第二章 水热合成o-LiMnO_2的研究第39-55页
    2.1 引言第39-40页
    2.2 实验设备及技术方案第40-44页
        2.2.1 实验所需试剂及实验设备第40-41页
        2.2.2 实验技术方案第41-44页
            2.2.2.1 水热反应制备的原理和特点第41-42页
            2.2.2.2 o-LiMnO_2 的合成第42页
            2.2.2.3 实验电池的组装第42-44页
    2.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44-51页
        2.3.1 纯相o-LiMnO_2 粉末的XRD 表征第44-45页
        2.3.2 纯相o-LiMnO_2 粉末的SEM 表征第45-46页
        2.3.3 水热反应参数对反应产物相纯度的影响第46-48页
        2.3.4 纯相o-LiMnO_2 的电化学性能第48-51页
    2.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2.5 参考文献第52-55页
第三章 o-LiMnO_2纳米棒水热合成过程的研究第55-73页
    3.1 引言第55-56页
    3.2 实验设备及技术方案第56-60页
        3.2.1 实验所需原料和设备第56-57页
        3.2.2 实验技术方案第57-60页
            3.2.2.1 MnOOH 前驱体的合成第58页
            3.2.2.2 o-LiMnO_2 的合成第58-59页
            3.2.2.3 实验电池的组装第59-60页
    3.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60-67页
        3.3.1 o-LiMnO_2 形成过程中的相变分析第60-62页
        3.3.2 锂离子嵌入过程中的物质形貌转变第62-64页
        3.3.3 纳米棒状o-LiMnO_2 的生长方式第64-65页
        3.3.4 纳米棒状o-LiMnO_2 的电化学行为第65-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9页
    3.5 参考文献第69-73页
第四章 水热还原制备o-LiMnO_2的研究第73-85页
    4.1 引言第73-75页
    4.2 实验设备及技术方案第75-76页
        4.2.1 实验所需试剂及实验设备第75页
        4.2.2 实验技术方案第75-76页
            4.2.2.1 联氨还原制备o-LiMnO_2纯相第75-76页
            4.2.2.2 实验电池的组装第76页
    4.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76-82页
        4.3.1 加入联氨还原对反应产物相纯度的影响第76-78页
        4.3.2 联氨还原法制得纯相o-LiMnO_2 的电化学性能第78-82页
            4.3.2.1 电压/电流-时间曲线第78-79页
            4.3.2.2 电压-比容量曲线第79-80页
            4.3.2.3 比容量-循环次数曲线第80-82页
    4.4 本章小结第82-83页
    4.5 参考文献第83-85页
第五章 o-LiMnO_2正极材料掺杂改性的初步研究第85-101页
    5.1 引言第85-86页
    5.2 实验设备及技术方案第86-89页
        5.2.1 实验所需原料和设备第86-87页
        5.2.2 实验技术方案第87-89页
            5.2.2.1 掺杂阳离子的选择第87页
            5.2.2.2 液相共沉淀法掺杂第87-88页
            5.2.2.3 实验电池的组装第88-89页
    5.3 实验结果及讨论第89-95页
        5.3.1 掺杂对前驱体Mn_2O_3 相组成的影响第89-90页
        5.3.2 掺杂对LiMnO_2 相组成的影响第90-91页
        5.3.3 掺杂LiMnO_2 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91-93页
        5.3.4 掺杂LiMnO_2 正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第93-95页
    5.4 本章小结第95-97页
    5.5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第101-104页
    6.1 全文总结第101-103页
    6.2 展望第103-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Linux的燃料电池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下一篇:网格计算模式下的PSS/E暂态稳定仿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