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插图目录 | 第12-14页 |
| 表格目录 | 第14-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5页 |
| 1.2 增强现实相关研究 | 第15-20页 |
| 1.2.1 增强现实的分类 | 第16-17页 |
| 1.2.2 基于投影显示的增强现实及其特点 | 第17-19页 |
| 1.2.3 基于投影显示的增强现实的技术要点 | 第19-20页 |
| 1.3 人机交互简述 | 第20-25页 |
| 1.3.1 人机交互的定义 | 第20-21页 |
| 1.3.2 人机交互发展史和未来展望 | 第21-24页 |
| 1.3.3 人机交互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 1.4 投影和增强现实环境中的人机交互 | 第25-28页 |
| 1.4.1 投影环境中的人机交互 | 第25-26页 |
| 1.4.2 增强现实环境中的人机交互 | 第26-27页 |
| 1.4.3 PBAR人机交互的新特性 | 第27-28页 |
| 1.5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28-29页 |
| 第二章 TUI技术的应用与研究 | 第29-38页 |
| 2.1 引言 | 第29页 |
| 2.2 TUI人机交互技术 | 第29-36页 |
| 2.2.1 TUI的提出与发展 | 第29-32页 |
| 2.2.2 TUI的统一概念框架 | 第32-35页 |
| 2.2.3 TUI交互方式的一般设计方法 | 第35-36页 |
| 2.2.4 TUI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前景 | 第36页 |
| 2.3 TUI技术在增强现实中的应用 | 第36-3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基于TUI技术的PBAR人机交互设计 | 第38-55页 |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 3.2 PBAR中的小规模TUI交互设计 | 第39-47页 |
| 3.2.1 基于ARToolKit的原型交互系统 | 第39-46页 |
| 3.2.2 系统交互方式设计 | 第46-47页 |
| 3.3 PBAR中的中等规模TUI人机交互 | 第47-53页 |
| 3.3.1 基于音频识别的原型交互系统 | 第47-51页 |
| 3.3.2 系统交互方式设计 | 第51-53页 |
| 3.4 关于PBAR环境下中、小规模TUI人机交互的分析 | 第53-54页 |
| 3.4.1 理论根据 | 第53页 |
| 3.4.2 应用特点、优势和局限性分析 | 第53-54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TUI技术在PBAR中的扩展 | 第55-65页 |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 4.2 人脸检测方法 | 第56-59页 |
| 4.2.1 人脸检测常用方法 | 第56-57页 |
| 4.2.2 Haar特征的选取及特征值计算 | 第57-58页 |
| 4.2.3 AdaBoost算法 | 第58-59页 |
| 4.2.4 人脸检测实施过程 | 第59页 |
| 4.3 PBAR中的全局TUI人机交互 | 第59-63页 |
| 4.3.1 基于人脸检测的原型交互系统 | 第61-62页 |
| 4.3.2 系统交互方式设计 | 第62-63页 |
| 4.4 关于PBAR环境中全局TUI人机交互的分析 | 第63-64页 |
| 4.4.1 理论根据 | 第63-64页 |
| 4.4.2 应用特点分析 | 第64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PBAR环境下TUI人机交互的评估 | 第65-72页 |
| 5.1 引言 | 第65页 |
| 5.2 交互方式评估方案 | 第65-67页 |
| 5.2.1 交互方式评估内容 | 第65-66页 |
| 5.2.2 交互方式评估标准 | 第66页 |
| 5.2.3 实验设计 | 第66-67页 |
| 5.3 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67-71页 |
| 5.3.1 独立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67-69页 |
| 5.3.2 对照性评估结果及分析 | 第69-71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72页 |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