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3-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专业术语及符号表示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基于IP网络的视频应用概述 | 第12-14页 |
1.3 基于IP网络的视频传输面临的困难 | 第14-16页 |
1.3.1 带宽受限 | 第14页 |
1.3.2 时延和抖动 | 第14-15页 |
1.3.3 网络丢包现象 | 第15页 |
1.3.4 异构性 | 第15-16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5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6-18页 |
第二章 H.264视频编码标准及抗丢包技术 | 第18-32页 |
2.1 H.264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 第18-19页 |
2.2 网络提取层(NAL)的结构和使用 | 第19-23页 |
2.2.1 NAL单元的概念 | 第19-20页 |
2.2.2 NAL单元的结构 | 第20-21页 |
2.2.3 NAL单元的类型和优先级判别 | 第21-22页 |
2.2.4 序列和图像的参数集 | 第22页 |
2.2.5 NAL单元的传输和存储 | 第22-23页 |
2.3 宏块编码框架结构 | 第23-28页 |
2.3.1 灵活运动块补偿技术 | 第23-24页 |
2.3.2 帧内预测技术 | 第24-25页 |
2.3.3 色度信号的帧内预测 | 第25-26页 |
2.3.4 各种预测模式的编码框架 | 第26-28页 |
2.4 H.264的抗丢包技术 | 第28-31页 |
2.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基于H.264的FMO模式抗丢包技术研究 | 第32-49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H.264的FMO模式框架结构及实现方法 | 第32-35页 |
3.2.1 已有的FMO模式框架结构 | 第33-34页 |
3.2.2 新的FMO模式框架结构 | 第34-35页 |
3.3 FMO典型模型 | 第35-37页 |
3.3.1 基于棋盘模式的图像分割方法 | 第35-36页 |
3.3.2 基于头肩像的矩形图像分割方法 | 第36页 |
3.3.3 基于运动矢量大的部分和运动矢量小的部分图像分割方法 | 第36-37页 |
3.4 H.264解码中进行错误掩盖的实现方法 | 第37-43页 |
3.4.1 基于宏块错误掩盖 | 第37-38页 |
3.4.2 解码中基于帧的掩盖 | 第38-43页 |
3.5 实验及各种抗丢包方案性能的比较 | 第43-48页 |
3.5.1 编码的配置文件设置 | 第43-44页 |
3.5.2 通用丢包文件模式 | 第44-45页 |
3.5.3 实验数据 | 第45-47页 |
3.5.4 实验数据分析 | 第47-48页 |
3.6 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基于H.264视频流的自适应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研究 | 第49-69页 |
4.1 引言 | 第49-51页 |
4.2 基于H.264视频流的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 | 第51-60页 |
4.2.1 丢包信道中误码的产生和传播 | 第51页 |
4.2.2 解码器端像素期望失真的估计算法 | 第51-54页 |
4.2.3 H.264/JVT标准率失真优化编码算法研究 | 第54-60页 |
4.3 自适应率失真优化编码模式切换算法 | 第60-68页 |
4.3.1 改进算法原理 | 第60-65页 |
4.3.2 仿真实验 | 第65-68页 |
4.4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2页 |
5.1 本文总结 | 第69-70页 |
5.2 前景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