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分子生物学论文--基因工程(遗传工程)论文

人血管抑制素(K1-3)在家蚕细胞和幼虫中的表达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致谢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7页
缩略语第7-12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与实验设计方案第12-32页
    第一章 血管抑素的研究进展第13-20页
        1 血管抑素的发现第13-14页
        2 血管抑素的结构与功能第14-17页
            2.1 结构第14-15页
            2.2 糖基化与血管抑素第15页
            2.3 内源性血管抑素的来源第15-16页
            2.4 Kringle区之间的关系及功能第16-17页
        3 血管抑素的作用机理第17-18页
            3.1 血管抑素结合在内皮细胞表面的ATP合酶上第17页
            3.2 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第17页
            3.3 其它机理第17-18页
        4 血管抑素的应用第18-19页
        5 展望第19-20页
    第二章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第20-29页
        1 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基本原理第20-21页
        2 转移载体第21-22页
        3 重组病毒筛选方法的改进第22-26页
        4 影响昆虫表达量的因素分析第26-27页
        5 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的优越性第27-29页
    第三章 实验设计方案第29-32页
        1 本实验的目的和意义第29页
        2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9-30页
        3 本研究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第30页
        4 实验流程图第30-32页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32-90页
    第四章 家蚕杆状病毒重组转移载体的构建第33-48页
        4.1 材料和试剂第33-35页
        4.2 实验方法第35-42页
            4.2.1 以质粒pGEM1-angiostatin为模板PCR扩增目的片段第35-36页
            4.2.2 低溶点胶回收目的片段第36-37页
            4.2.3 连接反应第37页
            4.2.4 基因序列测定第37页
            4.2.5 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angiostatin的制备第37-38页
            4.2.6 E.coil TG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38页
            4.2.7 连接产物转化感受态细胞第38-39页
            4.2.8 碱法小批量抽提质粒DNA第39页
            4.2.9 重组转移载体的鉴定第39-41页
            4.2.10 质粒的大量制备第41页
            4.2.11 Sepharose 4B柱纯化大量抽提的质粒DNA第41-42页
            4.2.12 核酸电泳第4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4.3.1 血管抑素基因的序列测定第42-44页
            4.3.2 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angiostatin的构建第44-46页
            4.3.3 重组转移载体pBacPAK-angiostatin的鉴定第46-47页
        4.4 讨论第47-48页
    第五章 重组家蚕杆状病毒的筛选和鉴定第48-60页
        5.1 材料和试剂第48-50页
        5.2 实验方法第50-55页
            5.2.1 细胞培养与冻存、复苏第50页
            5.2.2 病毒培养第50-51页
            5.2.3 病毒滴度测定第51页
            5.2.4 Bm-BacPAK6DNA的提取及酶切线性化第51-52页
            5.2.5 重组转移质粒与线性化病毒DNA共转染第52页
            5.2.6 重组病毒的筛选第52-53页
            5.2.7 DNA斑点杂交鉴定第53-55页
            5.2.8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第5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5-60页
            5.3.1 病毒Bm-BacPAK6DNA的线性化第55页
            5.3.2 共转染及重组病毒的筛选第55页
            5.3.3 重组病毒的PCR鉴定第55-58页
            5.3.4 重组病毒的DNA点杂交鉴定第58-59页
            5.3.5 重组病毒的滴度测定第59-60页
    第六章 人血管抑素在家蚕细胞、幼虫和蛹中的表达第60-78页
        6.1 材料和试剂第60-63页
        6.2 实验方法第63-66页
            6.2.1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第63页
            6.2.2 重组病毒在家蚕细胞及五龄幼虫中的表达第63-64页
            6.2.3 体外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测定第64页
            6.2.4 SDS-PAGE电泳分析第64页
            6.2.5 表达产物的ELISA检测第64-65页
            6.2.6 表达产物的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65-66页
        6.3 结果分析第66-75页
            6.3.1 人血管抑素对体外培养的ECV304细胞增殖的影响第66-73页
            6.3.2 ELISA法检测家蚕细胞与幼虫在不同时间表达人血管抑素的水平第73-74页
            6.3.3 重组人血管抑素的SDS-PAGE和Western印迹第74-75页
        6.4 讨论第75-78页
    第七章 人血管抑素与内皮抑素协同作用的初步研究第78-90页
        7.1 材料与试剂第78页
        7.2 实验方法第78-79页
            7.2.1 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第78页
            7.2.2 鸡胚尿囊膜实验(CAM)第78-79页
        7.3 结果与分析第79-88页
            7.3.1 诱导细胞凋亡实验第79-82页
            7.3.2 鸡胚尿囊膜实验(CAM)第82-88页
        7.4 讨论第88-90页
结论第90-91页
英文摘要第91页
参考文献第93-99页
附录第99-10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第99-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00-101页
    研究论文的录用通知书第101-107页
    基因测序图谱第107-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硅基多孔纳米材料的功能化及其药物传输研究
下一篇:稀土石榴石结构铁氧体材料的水热合成及性质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