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5页 |
1.1 引言 | 第13-15页 |
1.1.1 铁氧体在特性和用途上的分类 | 第13-14页 |
1.1.2 铁氧体按照晶格类型分类 | 第14-15页 |
1.2 稀土石榴石铁氧体的概述 | 第15-18页 |
1.2.1 稀土石榴石铁氧体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15-16页 |
1.2.2 稀土石榴石铁氧体的晶体结构 | 第16-17页 |
1.2.3 稀土石榴石铁氧体中离子的取代规律 | 第17-18页 |
1.3 物质的磁学性质 | 第18-30页 |
1.3.1 亚铁磁特点 | 第19-21页 |
1.3.2 亚铁磁性物质的分子场理论 | 第21-23页 |
1.3.3 交换相互作用 | 第23-27页 |
1.3.4 稀土石榴石铁氧体的磁性 | 第27-30页 |
1.4 晶体场及自旋态理论 | 第30-37页 |
1.4.1 晶体场理论 | 第30-31页 |
1.4.2 d轨道的能级分裂 | 第31-32页 |
1.4.3 高自旋态和低自旋态 | 第32-34页 |
1.4.4 光谱项 | 第34-37页 |
1.5 稀土元素 | 第37-39页 |
1.5.1 定义 | 第37页 |
1.5.2 稀土离子磁矩 | 第37-38页 |
1.5.3 稀土离子复杂的磁结构 | 第38-39页 |
1.6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结果 | 第39-41页 |
1.6.1 本课题的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9-40页 |
1.6.2 本课题主要结果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第二章 介稳相Pr_3Fe_5O_(12)和Nd_3Fe_5O_(12)的单晶制备、性质表征及热分析 | 第45-89页 |
2.1 引言 | 第45页 |
2.2 实验药品及器材 | 第45-4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2.2.2 主要检测仪器及相应测试条件 | 第46-47页 |
2.3 RE_3Fe_5O_(12)(RE=Pr、Nd)的水热合成过程 | 第47-49页 |
2.3.1 水热合成条件的讨论 | 第48-49页 |
2.4 RE_3Fe_5O_(12)(RE=Pr、Nd)的表征 | 第49-69页 |
2.4.1 RE_3Fe_5O_(12)(RE=Pr、Nd)的粉末X-Ray衍射分析 | 第49-51页 |
2.4.2 RE_3Fe_5O_(12)(RE=Pr、Nd)的SEM分析 | 第51-52页 |
2.4.3 RE_3Fe_5O_(12)(RE=Pr、Nd)的EDS分析 | 第52-53页 |
2.4.4 RE_3Fe_5O_(12)(RE=Pr、Nd)的晶体结构分析 | 第53-57页 |
2.4.5 RE_3Fe_5O_(12)(RE=Pr、Nd)的红外和拉曼分析 | 第57-61页 |
2.4.6 RE_3Fe_5O_(12)(RE=Pr、Nd)的磁性分析 | 第61-68页 |
2.4.7 RE_3Fe_5O_(12)(RE=Pr、Nd)的DSC分析 | 第68-69页 |
2.5 RE_3Fe_5O_(12)(RE=Pr、Nd)的粉末的高温热分析及其性质表征 | 第69-86页 |
2.5.1 RE_3Fe_5O_(12)(RE=Pr、Nd)的粉末的高温XRD | 第69-73页 |
2.5.2 RE_3Fe_5O_(12)(RE=Pr、Nd)未经热处理与热处理(450℃)后样品的室温紫外光谱分析 | 第73-74页 |
2.5.3 RE_3Fe_5O_(12)(RE=Pr、Nd)样品的室温DSC分析 | 第74-78页 |
2.5.4 RE_3Fe_5O_(12)(RE=Pr、Nd)热处理后(450℃)样品的室温红外和拉曼分析 | 第78-80页 |
2.5.5 RE_3Fe_5O_(12)(RE=Pr、Nd)热处理(450℃)后样品的磁性 | 第80-83页 |
2.5.6 RE_3Fe_5O_(12)(RE=Pr、Nd)的高温后的XRD和SEM | 第83-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9页 |
第三章 Sm_3Fe_5O_(12)和Eu_3Fe_5O_(12)的水热生长机制及性质研究 | 第89-109页 |
3.1 引言 | 第89页 |
3.2 实验药品及器材 | 第89-91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89-90页 |
3.2.2 主要检测仪器及相应测试条件 | 第90-91页 |
3.3 RE_3Fe_5O_(12)(RE=Sm、Eu)的水热合成 | 第91页 |
3.4 RE_3Fe_5O_(12)(RE=Sm、Eu)的表征 | 第91-106页 |
3.4.1 RE_3Fe_5O_(12)(RE=Sm、Eu)粉末X-Ray衍射分析 | 第91-93页 |
3.4.2 RE_3Fe_5O_(12)(RE=Sm、Eu)样品的SEM分析 | 第93-94页 |
3.4.3 水热合成条件的对产物形成和晶体形貌的影响分析与表征 | 第94-100页 |
3.4.4 RE_3Fe_5O_(12)(RE=Sm、Eu)红外光谱分析 | 第100页 |
3.4.5 RE_3Fe_5O_(12)(RE=Sm、Eu)拉曼光谱分析 | 第100-102页 |
3.4.6 RE_3Fe_5O_(12)(RE=Sm、Eu)的磁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3.4.7 RE_3Fe_5O_(12)(RE=Sm、Eu)的DSC分析 | 第104-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第四章 RE_3Fe_5O_(12)(RE=Pr、Nd、Sm、Eu)的Mn掺杂效应 | 第109-127页 |
4.1 引言 | 第109页 |
4.2 实验药品及器材 | 第109-111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109-110页 |
4.2.2 主要检测仪器及相应测试条件 | 第110-111页 |
4.3 RE_3Fe_(5-x)Mn_xO_(12)(RE=Pr、Nd、Sm、Eu)的水热合成 | 第111-112页 |
4.3.1 水热合成条件的讨论 | 第111-112页 |
4.4 RE_3Fe_(5-x)Mn_xO_(12)(RE=Pr、Nd、Sm、Eu)的表征 | 第112-124页 |
4.4.1 RE_3Fe_(5-x)Mn_xO_(12)(RE=Pr、Nd、Sm、Eu)粉末X-Ray衍射分析 | 第112-114页 |
4.4.2 RE_3Fe_(5-x)Mn_xO_(12)(RE=Pr、Nd、Sm、Eu)(x=最大值)的EDS分析 | 第114-116页 |
4.4.3 RE_3Fe_(5-x)Mn_xO_(12)(RE=Pr、Nd、Sm、Eu)(x=最大值)中的Mn和Fe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 第116-117页 |
4.4.4 RE_3Fe_(5-x)Mn_xO_(12)(RE=Pr、Nd、Sm、Eu)的DSC分析 | 第117-119页 |
4.4.5 RE_3Fe_(5-x)Mn_xO_(12)(RE=Pr、Nd、Sm、Eu)的磁性分析 | 第119-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7-131页 |
作者简历与发表论文 | 第131-133页 |
致谢 | 第1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