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充电方式、充电设备论文

一种用于手机的无线充电系统设计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3.1 研究目的第13页
        1.3.2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本章小结第14-15页
2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及需求分析第15-20页
    2.1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基本原理第15-16页
    2.2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基本结构第16-19页
        2.2.1 能量发射端第16-18页
        2.2.2 能量接收端第18-19页
    2.3 需求分析及设计要求第19页
        2.3.1 需求分析第19页
        2.3.2 主要设计要求第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3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主电路设计及控制第20-34页
    3.1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主电路设计第20-24页
        3.1.1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高频逆变电路第20-23页
        3.1.2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谐振网络第23-24页
        3.1.3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主电路第24页
    3.2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控制第24-33页
        3.2.1 手机无线充电发射端控制第27-32页
        3.2.2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接收端控制第32-33页
    3.3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与接收端之间的通信第34-46页
    4.1 信号调制电路第34-35页
    4.2 编码方案第35-37页
        4.2.1 位的编码第35-36页
        4.2.2 字节编码第36页
        4.2.3 数据包编码第36-37页
    4.3 电能传输各阶段的通信第37-44页
        4.3.1 Ping 阶段第37-39页
        4.3.2 识别和配置阶段第39-42页
        4.3.3 电能传输阶段第42-44页
    4.4 信号调制电路的仿真验证第44-45页
    4.5 本章小结第45-46页
5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的耦合机构设计第46-56页
    5.1 PCB 线圈自感的影响因素分析第46-51页
        5.1.1 PCB 耦合机构基本形状分析第46-47页
        5.1.2 PCB 耦合机构尺寸分析第47-49页
        5.1.3 PCB 耦合机构线宽和线间距分析第49页
        5.1.4 PCB 耦合机构匝数分析第49-50页
        5.1.5 PCB 耦合机构阻值和品质因数分析第50-51页
    5.2 PCB 线圈之间互感的影响因素分析第51-53页
    5.3 PCB 耦合机构的设计第53-55页
    5.4 本章小节第55-56页
6 实验验证第56-61页
    6.1 实验验证第56-60页
        6.1.1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输出电压测试第56-57页
        6.1.2 手机无线充电系统传输效率测试第57-59页
        6.1.3 发射端待机功耗测试第59页
        6.1.4 耦合机构温升测试第59-60页
    6.2 本章小结第60-61页
7 总结与展望第61-63页
    7.1 全文总结第61-62页
    7.2 展望第62-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页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7页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67页
    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奖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度钢板热成形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通用电气变量检测与分析装置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