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4-5页 |
摘要 | 第5-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9页 |
1.1 人乳头瘤病毒简介 | 第15-18页 |
1.2 人乳头瘤病毒的生活周期与致病机制 | 第18-23页 |
1.3 人乳头瘤病毒衣壳蛋白与细胞受体的相互作用 | 第23-29页 |
1.4 等温滴定微量热仪简介及应用 | 第29-34页 |
1.5 本文研究的设计思路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9页 |
第二章 HPV-16衣壳蛋白模拟肽与肝素作用的热力学与机制研究 | 第49-77页 |
2.1 引言 | 第49-5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2.2.1 样品和试剂 | 第50-5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51-52页 |
2.2.3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9页 |
2.3.1 多肽L2NtW和L2CtW与肝素的相互作用 | 第54-57页 |
2.3.2 多肽L1CtbW与肝素的相互作用 | 第57-59页 |
2.3.3 多肽L1CtaW和L1CtbScW与肝素的相互作用 | 第59-61页 |
2.3.4 温度对于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61-64页 |
2.3.5 NaCl对于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64-66页 |
2.3.6 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检测 | 第66-68页 |
2.3.7 HPV-16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与生物学意义 | 第68-6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第三章 HPV-16与HPV-18 L1的C端多肽与肝素结合的比较研究 | 第77-103页 |
3.1 引言 | 第77-78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8-81页 |
3.2.1 样品和试剂 | 第78-79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9-80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80-8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81-97页 |
3.3.1 多肽H16Ctb和H18Ctb与肝素的相互作用热力学 | 第81-84页 |
3.3.2 温度对于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84-86页 |
3.3.3 NaCl对于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86-89页 |
3.3.4 核磁氢谱(~1H NMR)研究多肽H16Ctb和H18Ctb与肝素的相互作用 | 第89-94页 |
3.3.5 肝素引起多肽H16Ctb和H18Ctb的结构变化 | 第94-95页 |
3.3.6 多肽H16Ctb和H18Ctb与肝素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意义 | 第95-9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3页 |
第四章 八种不同型别HPVL1的C端多肽与肝素结合的比较研究 | 第103-125页 |
4.1 引言 | 第103-10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104-106页 |
4.2.1 样品和试剂 | 第104-105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105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105-10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6-120页 |
4.3.1 八种型别多肽与肝素的相互作用热力学 | 第106-112页 |
4.3.2 温度对于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4.3.3 NaCl对于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115-119页 |
4.3.4 八种型别多肽与肝素相互作用的结构变化与生物学意义 | 第119-12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5页 |
作者简介及已发表成果 | 第125-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