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中国特色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言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 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关于生态文明的涵义第14-16页
        1.2.2 关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第16-17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第17-19页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3 研究的创新点第18-19页
第2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出的现实缘由第19-25页
    2.1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前车之鉴第19-21页
        2.1.1 从经济危机到生态危机第19-20页
        2.1.2 生态危机的公害性第20-21页
        2.1.3 生态危机的不断深化第21页
    2.2 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第21-25页
        2.2.1 大气污染加剧第22页
        2.2.2 食品安全问题严重第22-23页
        2.2.3 水污染问题严峻第23-25页
第3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提出的理论依据第25-30页
    3.1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第25-27页
        3.1.1 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第25-26页
        3.1.2 对人、自然、社会关系“合理调节”思想第26页
        3.1.3 可持续发展观念第26-27页
    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第27-30页
        3.2.1 先秦儒家的生态精神第27-28页
        3.2.2 道家文化中的生态思想第28页
        3.2.3 佛教思想中的生态观第28-30页
第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多维解读第30-37页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第30-31页
        4.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开创了文明的新形态第30-31页
        4.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开启了文明的新境界第31页
    4.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提出过程第31-34页
    4.3 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处于突出地位第34-37页
        4.3.1 将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发展生态经济第34-35页
        4.3.2 将生态文明融入政治建设,建立生态制度第35页
        4.3.3 将生态文明融入文化建设,建立生态文化第35-36页
        4.3.4 将生态文明融入社会建设,建设生态社会第36-37页
第5章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第37-44页
    5.1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第37-39页
        5.1.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37-38页
        5.1.2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第38-39页
        5.1.3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第39页
    5.2 不断完善生态文明的制度第39-41页
        5.2.1 建立健全环境法制体系第40页
        5.2.2 加强监管和实施力度第40-41页
    5.3 建设中国特色的生态文化第41-44页
        5.3.1 树立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第41-42页
        5.3.2 培养公民的生态责任意识第42页
        5.3.3 破除传统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第42-44页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齿轮表面陶瓷生长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孙中山文化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