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论文选题背景、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 第11-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典型代表成果 | 第12页 |
1.2.3 我国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3.2 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纳税人用税监督权概述 | 第14-19页 |
2.1 纳税人基本权利的理论渊源 | 第14-15页 |
2.1.1 纳税人税收立法性权利的确立 | 第14页 |
2.1.2 纳税人征管过程中权利的确立 | 第14-15页 |
2.2 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 第15-19页 |
2.2.1 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概念 | 第15-17页 |
2.2.2 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内涵 | 第17页 |
2.2.3 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特征 | 第17-19页 |
第三章 确立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 | 第19-23页 |
3.1 确立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3.1.1 宪法依据 | 第19页 |
3.1.2 经济学理论 | 第19-20页 |
3.1.3 公共财政理论和社会契约理论 | 第20-21页 |
3.2 确立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必要性 | 第21-23页 |
3.2.1 有利于提高纳税遵从度 | 第21页 |
3.2.2 有利于推动我国税收法治化 | 第21-23页 |
第四章 我国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现状分析及存在的问题 | 第23-31页 |
4.1 我国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现状 | 第23-24页 |
4.1.1 用税监督权之立法概况 | 第23页 |
4.1.2 用税监督之政府监督现状 | 第23-24页 |
4.1.3 用税监督之公众监督现状 | 第24页 |
4.2 我国纳税人用税监督权存在的问题 | 第24-31页 |
4.2.1 缺乏对纳税人用税知情权的保障 | 第24-25页 |
4.2.2 缺乏对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宪法性保障 | 第25-26页 |
4.2.3 缺乏完善的预算监督法律体系 | 第26-28页 |
4.2.4 缺乏对税款使用过程中审计机关的监督 | 第28-29页 |
4.2.5 缺乏对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 | 第29-31页 |
第五章 国外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保护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31-37页 |
5.1 英国和美国用税监督权保护现状 | 第31-33页 |
5.1.1 英国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保护现状 | 第31页 |
5.1.2 美国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保护现状 | 第31-33页 |
5.2 法国和日本用税监督权保护现状 | 第33-34页 |
5.2.1 法国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保护现状 | 第33页 |
5.2.2 日本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保护现状 | 第33-34页 |
5.3 国外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保障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37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法律建议 | 第37-45页 |
6.1 税收支出公开化以保障用税知情权 | 第37-38页 |
6.2 从立法角度保护纳税人的用税监督权 | 第38-39页 |
6.3 完善预算监督法律制度 | 第39-40页 |
6.3.1 突出预算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 第39页 |
6.3.2 建立预算听证制度 | 第39-40页 |
6.4 完善审计监督法律制度 | 第40-41页 |
6.4.1 加强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 第40-41页 |
6.4.2 强化审计监督权 | 第41页 |
6.5 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 | 第41-45页 |
6.5.1 纳税人诉讼主体资格 | 第41-42页 |
6.5.2 纳税人诉讼受案范围 | 第42-43页 |
6.5.3 纳税人诉讼的程序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8-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