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从托尔斯泰到乔·怀特
| 致谢 | 第4-5页 |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导论 | 第8-14页 |
|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现状 | 第8-12页 |
| 1. 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 | 第8-10页 |
| 2. 乔·怀特与电影《安娜·卡列尼娜》 | 第10-11页 |
| 3. 文学电影改编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 三、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故事层面:从小说到电影 | 第14-29页 |
| 一、安娜的故事:从小说到电影 | 第14-17页 |
| 二、人物与性格:从小说到电影 | 第17-27页 |
| 1.人物的增删 | 第17页 |
| 2.人物形象的塑造 | 第17-27页 |
| 三、背景环境设置:从小说到电影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叙述策略:从小说到电影 | 第29-42页 |
| 一、叙述层次:套层和跨层 | 第29-34页 |
| 1.套层:从三层叙述到套层叙述 | 第29-32页 |
| 2.跨层 | 第32-34页 |
| 二、叙述节奏:从娓娓道来到紧凑流畅 | 第34-38页 |
| 三、叙述情趣:从集体情趣到个人机趣 | 第38-42页 |
| 第三章 《安娜·卡列尼娜》从小说到电影的文化审思 | 第42-51页 |
| 一、安娜:“生之欲”在“爱之欲”上的投影 | 第43-47页 |
| 二、卡列文:自愿信奉“阉割性宗教”的强者 | 第47-48页 |
| 三、反物欲的叙事中透出的被遮蔽的物欲 | 第48-51页 |
| 结语 | 第51-53页 |
| 注释 | 第53-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