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竣工评定标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路用性能衰变研究现状第10页
        1.2.2 关键指标竣工验收标准研究现状第10-13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1.4 技术路线第14-15页
第二章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选择第15-28页
    2.1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选择原则第15页
    2.2 沥青路面运营初期关键指标选择第15-27页
        2.2.1 基于沥青路面技术状况分析选择关键指标第15-20页
        2.2.2 基于现行路面性能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关键指标第20-23页
        2.2.3 基于沥青路面长期使用性能分析选择关键指标第23-27页
    2.3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三章 沥青路面关键指标衰变规律研究第28-55页
    3.1 所选高速公路概况及其气候分区第28-31页
    3.2 研究思路第31-33页
        3.2.1 数据检测原则第31-32页
        3.2.2 指标衰变幅度研究思路第32-33页
    3.3 关键指标衰变趋势分析第33-35页
    3.4 弯沉衰变幅度的研究第35-40页
    3.5 平整度 IRI 的衰变幅度研究第40-44页
    3.6 抗滑横向力系数 SFC 衰变幅度研究第44-47页
    3.7 抗滑构造深度衰变幅度研究第47-50页
    3.8 车辙衰变幅度研究第50-54页
    3.9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沥青路面关键指标衰变预估模型研究第55-96页
    4.1 关键指标衰变预估模型建立思路第55-56页
    4.2 弯沉衰变预估模型第56-67页
        4.2.1 夏炎热冬温湿润区弯沉衰变预估模型第56-60页
        4.2.2 夏炎热冬冷湿润区弯沉衰变预估模型第60-62页
        4.2.3 夏炎热冬寒半干区弯沉衰变预估模型第62-64页
        4.2.4 夏炎热冬温潮湿区弯沉衰变预估模型第64-65页
        4.2.5 夏热冬寒湿润区弯沉衰变回归分析第65-67页
        4.2.6 弯沉在不同气候分区下竣工预估模型第67页
    4.3 平整度衰变预估模型第67-77页
        4.3.1 夏炎热冬温湿润区平整度衰变预估模型第67-69页
        4.3.2 夏炎热冬冷湿润区平整度衰变预估模型第69-71页
        4.3.3 夏炎热冬寒半干区平整度衰变预估模型第71-73页
        4.3.4 夏炎热冬温潮湿区平整度衰变预估模型第73-75页
        4.3.5 夏热冬寒湿润区平整度衰变回归分析第75-76页
        4.3.6 平整度在不同气候分区下竣工预估模型第76-77页
    4.4 抗滑横向力系数 SFC 衰变回归预估模型第77-85页
        4.4.1 夏炎热冬温湿润区抗滑 SFC 衰变预估模型第77-78页
        4.4.2 夏炎热冬冷湿润区抗滑 SFC 衰变预估模型第78-80页
        4.4.3 夏炎热冬寒半干区抗滑 SFC 衰变预估模型第80-82页
        4.4.4 夏炎热冬温潮湿区抗滑 SFC 衰变预估模型第82-83页
        4.4.5 夏热冬寒湿润区抗滑 SFC 衰变预估模型第83-85页
        4.4.6 抗滑 SFC 在不同气候分区下竣工预估模型第85页
    4.5 抗滑构造深度衰变回归预估模型第85-94页
        4.5.1 夏炎热冬温湿润区构造深度衰变预估模型第85-87页
        4.5.2 夏炎热冬冷湿润区构造深度衰变预估模型第87-89页
        4.5.3 夏炎热冬寒半干区构造深度衰变预估模型第89-91页
        4.5.4 夏炎热冬温潮湿区构造深度预估模型第91-93页
        4.5.5 夏热冬寒湿润区构造深度预估模型第93-94页
        4.5.6 抗滑构造深度在不同气候分区下竣工预估模型第94页
    4.6 本章小结第94-96页
第五章 关键指标竣工评定标准的研究第96-101页
    5.1 弯沉竣工评定标准的确立第96页
    5.2 平整度竣工评定标准的确立第96-97页
    5.3 横向力系数 SFC 竣工评定标准的确立第97页
    5.4 构造深度竣工评定标准的确立第97-98页
    5.5 车辙竣工评定标准的确立第98页
    5.6 裂缝竣工评定标准的确立第98-100页
    5.7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与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01-103页
    6.1 主要结论第101-102页
    6.2 创新点第102页
    6.3 进一步研究展望第102-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利用Midas FEA对桥梁加固效应的分析研究
下一篇: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