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6-9页 |
导论 | 第9-19页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3. 简要述评 | 第14-15页 |
(三) 基本概念 | 第15-17页 |
1. 公务员群体 | 第15页 |
2. 政治文化 | 第15-16页 |
3. 政府职能 | 第16-17页 |
4.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 第17页 |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一、政治文化视角下的公务员角色定位 | 第19-24页 |
(一) 公务员的一般角色定位 | 第19-21页 |
1. 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服务者 | 第19-20页 |
2. 宪法和法律的执行者和捍卫者 | 第20页 |
3.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 第20-21页 |
(二) 公务员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中的角色定位 | 第21-24页 |
1. 政府职能转变政策的执行者 | 第21-22页 |
2.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具体政策的制定者 | 第22页 |
3.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责任人 | 第22-24页 |
二、我国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现状分析 | 第24-36页 |
(一) 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的发展 | 第24-26页 |
1. 政治认知水平有所提高 | 第24页 |
2. 政治态度倾向于积极正向 | 第24-25页 |
3. 政治评价趋于理性客观 | 第25页 |
4. 公共精神有所增强 | 第25-26页 |
(二) 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6-36页 |
1. 政治认知不够全面和深刻 | 第26-29页 |
2. 政治认同呈现多元化趋势 | 第29-32页 |
3. 以公共精神为核心的政治价值观没有得到彰显 | 第32-36页 |
三、我国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对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正反面影响分析 | 第36-47页 |
(一) 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成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动力 | 第36-40页 |
1. 积极正向的政治态度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提供良好的变革氛围 | 第36-38页 |
2. 趋于理性客观的政治评价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提供指引和督导 | 第38-40页 |
(二) 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中的消极成分成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阻力 | 第40-47页 |
1. 政治认知的局限性削弱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 | 第40-41页 |
2. 政治认同的多元化增加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本 | 第41-43页 |
3. 公共精神的缺失阻碍了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的实现 | 第43-44页 |
4. 价值取向的自利性可能会成为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的巨大障碍 | 第44-47页 |
四、加强我国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建设,促进地方政府职能转变 | 第47-59页 |
(一) 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重塑公共精神 | 第47-50页 |
1. 塑造公务员的民主精神 | 第47-48页 |
2. 塑造公务员的法治精神 | 第48页 |
3. 塑造公务员的服务精神 | 第48-49页 |
4. 塑造公务员的责任精神 | 第49页 |
5. 塑造公务员的公正精神 | 第49-50页 |
(二) 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加强政治社会化建设 | 第50-53页 |
1. 强化对公务员的培训 | 第50-51页 |
2. 加强对公务员的思想政治教育 | 第51页 |
3. 提高公务员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主动性 | 第51-52页 |
4. 注重公务员的角色社会化 | 第52-53页 |
(三) 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建设的必要环节:政治文化的扬弃 | 第53-55页 |
1. 在批判中继承我国传统政治文化 | 第53-54页 |
2. 发扬我国当代政治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 第54页 |
3. 借鉴西方先进的政治文化 | 第54-55页 |
(四) 公务员群体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法治政府建设 | 第55-59页 |
1. 重视法律制度建设 | 第56-57页 |
2. 规范行政执法工作 | 第57页 |
3. 加强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