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论我国信用证欺诈监管的完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信用证的优点与缺陷第10-21页
 一、信用证的优点第10-13页
  (一) 保障性第10-12页
  (二) 便利性第12-13页
  (三) 规则性第13页
  (四) 主动性第13页
 二、信用证的缺陷第13-16页
  (一) 风险性第14-15页
  (二) 成本偏高第15-16页
  (三) “软条款”问题第16页
 三、信用证欺诈现象的普遍性及后果第16-21页
  (一) 信用证欺诈的含义第17-19页
  (二) 银行遭受信用证欺诈的形式第19页
  (三) 银行遭受信用证欺诈的原因第19-21页
第二章 我国信用证欺诈监管体制、法律制度与措施存在的问题第21-38页
 一、我国信用证业务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第21-24页
  (一) 监管权限划分不清,没有形成监管合力第21-22页
  (二) 监管方式落后第22-23页
  (三) 信用证监管理念落后第23页
  (四) 监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第23-24页
 二、我国信用证欺诈监管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一) 信用证欺诈监管立法中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二) 有关信用证监管司法解释中的问题第26-28页
 三、我国信用证欺诈监管措施中存在的问题第28-38页
  (一) 业务准入监管中的问题第28-29页
  (二) 综合授信监管中的问题第29-30页
  (三) 客户资格审查监管中的问题第30-31页
  (四) 信用证担保监管中的问题第31页
  (五) 外债管理和国际收支申报监管中的问题第31-33页
  (六) 信用证融资滥用监管空白问题第33-34页
  (七) 外汇账户监管中的问题第34-35页
  (八) 真实贸易背景监管中的问题第35-38页
第三章 完善我国信用证欺诈监管法律制度的建议第38-48页
 一、完善我国银行信用证业务监管体制的建议第38-40页
  (一) 合理分权,建立监管机构合作与协调机制第38-39页
  (二) 综合运用监管手段,改革信用证监管方式第39-40页
  (三) 树立兼顾效率与安全的监管理念第40页
  (四) 建设高素质的监管队伍第40页
 二、完善我国信用证欺诈监管法律制度第40-43页
  (一) 完善信用证欺诈监管立法第40-42页
  (二) 完善信用证欺诈相关司法解释第42-43页
 三、完善我国信用证欺诈的监管措施第43-48页
  (一) 完善业务准入监管第43页
  (二) 完善综合授信监管第43页
  (三) 完善客户资格审查监管第43-44页
  (四) 完善信用证担保监管第44页
  (五) 完善外债和国际收支申报监管第44页
  (六) 完善融资滥用监管第44-45页
  (七) 完善外汇账户监管第45页
  (八) 完善真实贸易背景监管第45页
  (九) 其他完善信用证欺诈监管的措施第45-48页
参考文献第48-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法律制度研究
下一篇:有限责任公司僵局下的股东退出制度研究--以德国法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