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削大螺距螺纹刀具磨损特性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刀具磨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刀具磨损机理的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刀具磨损的热力耦合场分析 | 第12-13页 |
1.2.3 刀具磨损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13页 |
1.2.4 刀具磨损的检测方法 | 第13-14页 |
1.3 课题来源及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车削大螺距螺纹刀具磨损的力热载荷分析 | 第16-30页 |
2.1 大螺距螺纹轴向分层切削方法 | 第16-17页 |
2.2 车削大螺距螺纹刀具磨损实验 | 第17-22页 |
2.2.1 实验方法与实验条件 | 第17-18页 |
2.2.2 切削刃及后刀面磨损特性 | 第18-20页 |
2.2.3 刀具磨损对已加工表面形貌的影响 | 第20-22页 |
2.3 磨损后刀具的力热载荷分析 | 第22-29页 |
2.3.1 模型修正和分析边界条件 | 第22-23页 |
2.3.2 磨损后刀具的应力场分析 | 第23-24页 |
2.3.3 磨损后刀具的温度场分析 | 第24-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刀具左右后刀面磨损差异性 | 第30-39页 |
3.1 左右切削刃受力分析 | 第30-31页 |
3.2 实验刀具设计 | 第31-32页 |
3.3 左右后刀面磨损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3.4 左右后刀面磨损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3-37页 |
3.4.1 左右后刀面磨损宽度差异性 | 第33-34页 |
3.4.2 刀具左后刀面磨损分析 | 第34-36页 |
3.4.3 刀具右后刀面磨损分析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4章 后刀面磨损宽度分布特性及分布函数 | 第39-52页 |
4.1 车削螺距 16mm梯形外螺纹刀具 | 第39-40页 |
4.2 刀具后刀面磨损测量方法分析 | 第40-42页 |
4.3 后刀面磨损宽度分布函数构建方法 | 第42-43页 |
4.4 刀具后刀面磨损宽度分布特性 | 第43-50页 |
4.4.1 左右后刀面磨损实验方案 | 第43-46页 |
4.4.2 后刀面磨损宽度变化特性 | 第46-48页 |
4.4.3 后刀面磨损宽度分布函数 | 第48-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车削大螺距螺纹工艺设计方法 | 第52-69页 |
5.1 刀具及其切削性能测试方法 | 第52-53页 |
5.2 精车大螺距螺纹刀具优选 | 第53-55页 |
5.3 车削梯形外螺纹刀具磨损工艺实验 | 第55-64页 |
5.3.1 车削梯形外螺纹工艺方案 | 第55-57页 |
5.3.2 后刀面磨损宽度实验结果 | 第57-61页 |
5.3.3 左右后刀面磨损宽度分布特性 | 第61-64页 |
5.4 车削大螺距螺纹工艺设计及实验 | 第64-68页 |
5.4.1 车削螺距 16mm梯形外螺纹工艺方案 | 第64-66页 |
5.4.2 螺距误差及已加工表面粗糙度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