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债务及其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图目录 | 第15-18页 |
表目录 | 第18-19页 |
1 导论 | 第19-28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9-20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20-22页 |
·家庭债务 | 第20页 |
·金融摩擦 | 第20-21页 |
·金融加速器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2-24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4-26页 |
·可能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8-56页 |
·家庭债务及其增长分析 | 第28-36页 |
·概念界定与度量方法 | 第28-30页 |
·家庭债务增长的动因分析 | 第30-35页 |
·家庭债务增长的持续性分析 | 第35-36页 |
·家庭债务与消费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 第36-44页 |
·债务与消费的基础理论 | 第36-39页 |
·家庭债务与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 | 第39-44页 |
·家庭债务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 | 第44-54页 |
·家庭债务与长期经济增长 | 第44-49页 |
·家庭债务与短期经济冲击 | 第49-52页 |
·家庭债务与金融市场稳定性 | 第52-54页 |
·小结 | 第54-56页 |
3 美国家庭债务的发展现状 | 第56-83页 |
·战后美国资产负债表的发展 | 第56-63页 |
·家庭资产 | 第56-59页 |
·家庭负债 | 第59-62页 |
·家庭财富 | 第62-63页 |
·美国家庭债务的主要特征 | 第63-75页 |
·美国家庭债务的阶段特征 | 第63-65页 |
·美国家庭债务的结构特征 | 第65-70页 |
·美国家庭债务的分布特征 | 第70-75页 |
·2007-2009 年美国金融经济危机 | 第75-81页 |
·美国家庭债务违约情况 | 第75-78页 |
·美国家庭资产负债表变动情况 | 第78-80页 |
·“消费者主导”的金融危机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4 美国家庭债务的微观决定机制 | 第83-117页 |
·局部均衡分析框架:世代交叠生命周期模型 | 第83-89页 |
·理论基础 | 第83-84页 |
·基本假设 | 第84-86页 |
·模型框架 | 第86-89页 |
·美国家庭债务的影响因素 | 第89-105页 |
·“消费-收入”动机相关因素 | 第89-94页 |
·“住房-融资”动机相关因素 | 第94-97页 |
·共同因素 | 第97-105页 |
·美国家庭债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105-115页 |
·变量选择及说明 | 第105-106页 |
·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 | 第106-114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114-115页 |
·小结 | 第115-117页 |
5 美国家庭债务的宏观经济增长效应 | 第117-139页 |
·美国家庭债务与消费的基本特征 | 第117-120页 |
·美国家庭债务与消费同步运动的周期性 | 第120-131页 |
·对数平滑转换回归(LSTR)模型 | 第121页 |
·模型构建与估计 | 第121-126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126-131页 |
·基于LSTVAR模型的拓展分析 | 第131-138页 |
·LSTVAR模型及其参数估计 | 第131-132页 |
·累计脉冲响应分析结果 | 第132-136页 |
·家庭债务对消费的作用机理 | 第136-138页 |
·小结 | 第138-139页 |
6 美国家庭债务的宏观经济冲击效应 | 第139-170页 |
·家庭部门金融加速器模型 | 第139-151页 |
·模型构建思路 | 第140-142页 |
·模型基本假设 | 第142-145页 |
·家庭住房投资决策 | 第145-148页 |
·家庭消费选择 | 第148-149页 |
·住房与消费品厂商 | 第149-151页 |
·模型线性化与校准 | 第151-155页 |
·模型的完全对数线性化 | 第151-154页 |
·模型参数校准过程 | 第154-155页 |
·家庭债务的经济冲击效应模拟 | 第155-168页 |
·不同冲击下经济系统的反应 | 第156-163页 |
·家庭债务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 第163-166页 |
·金融市场结构性变化:监管放松影响的模拟 | 第166-168页 |
·小结 | 第168-170页 |
7 美国家庭债务治理 | 第170-181页 |
·美国家庭债务与美国债务经济发展模式 | 第170-173页 |
·美国债务经济发展模式 | 第170-172页 |
·美国家庭债务在债务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作用 | 第172-173页 |
·美国家庭债务与2007-2009年金融危机 | 第173-176页 |
·住房金融与美国家庭债务-消费方式 | 第173-174页 |
·家庭债务的金融危机传导机制 | 第174-176页 |
·后危机时代的美国家庭债务治理 | 第176-179页 |
·家庭消费方式的治理 | 第176-177页 |
·消费者金融保护 | 第177-178页 |
·消费者金融创新 | 第178-179页 |
·小结 | 第179-181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81-187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81-183页 |
·对中国家庭债务发展的启示 | 第183-185页 |
·未来研究方向 | 第185-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187-201页 |
博士研究生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201-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