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1.1 理论基础 | 第10-14页 |
1.1.1 新课改概述 | 第10-11页 |
1.1.2 课程标准 | 第11-12页 |
1.1.3 高考试题的变革和编制 | 第12-14页 |
1.1.4 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概述 | 第14-17页 |
1.2.1 一致性的研究 | 第14-15页 |
1.2.2 关于高考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的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1.2.3 天津市高考试题分析概况 | 第16-17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1.3.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17页 |
1.3.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1.3.3 研究的对象的选择 | 第18页 |
1.3.4 研究的内容 | 第18-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6页 |
2.1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20-21页 |
2.2 研究过程 | 第21-26页 |
2.2.1 内容主题的界定 | 第21-22页 |
2.2.2 认知水平的界定 | 第22-23页 |
2.2.3 构建二维分析表 | 第23-24页 |
2.2.4 对课程标准和高考试题的编码 | 第24-25页 |
2.2.5 计算一致性系数 | 第25-26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6-31页 |
3.1 课程标准和六套试题编码结果 | 第26-29页 |
3.2 六套试题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结果 | 第29-31页 |
4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31-36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31页 |
4.1.1 高考试题和课程标准整体水平一致性研究结论 | 第31页 |
4.1.2 高考试题和课程标准关于知识内容一致性研究结论 | 第31页 |
4.1.3 高考试题和课程标准关于认知水平一致性研究结论 | 第31页 |
4.2 讨论 | 第31-36页 |
4.2.1 本研究反思 | 第32页 |
4.2.2 本研究不足之处 | 第32-33页 |
4.2.3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33-34页 |
4.2.4 试题编制建议 | 第34页 |
4.2.5 高考备考建议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