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栽培稻的遗传结构分析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栽培稻的起源与演化 | 第11-13页 |
·亚洲栽培稻种的起源与分化 | 第11-12页 |
·中国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 | 第12-13页 |
·稻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进展 | 第13-21页 |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稻种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5-19页 |
·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的统计方法 | 第19-21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3-34页 |
·试验材料 | 第23-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31页 |
·程氏指数各性状田间考察 | 第26-27页 |
·SSR 荧光引物 | 第27-31页 |
·实验流程 | 第31-33页 |
·DNA 的提取与检测 | 第31页 |
·PCR 扩增 | 第31-32页 |
·扩增产物的检测与验证 | 第32-3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56页 |
·亚洲栽培稻程氏指数与SSR 标记分类的比较分析 | 第34-40页 |
·程氏指数与等位酶分类的比较 | 第34页 |
·SSR 标记与等位酶分类的比较 | 第34-37页 |
·程氏指数与SSR 标记分类的比较 | 第37-40页 |
·中国栽培稻的遗传结构 | 第40-48页 |
·亚洲栽培稻品种的遗传结构 | 第40-44页 |
·中国栽培稻的遗传结构 | 第44-47页 |
·中国栽培稻选育种的遗传结构 | 第47-48页 |
·中国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 | 第48-56页 |
·SSR 标记的参数特征 | 第48-52页 |
·不同染色体的差异 | 第52-53页 |
·中性检测 | 第53-56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6-59页 |
·亚洲栽培稻程氏指数与SSR 标记分类的比较分析 | 第56-57页 |
·中国栽培稻的遗传结构 | 第57-58页 |
·中国栽培稻的遗传多样性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