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钻井废水的概述 | 第10-12页 |
1.2.1 钻井废水的来源、组成和特点 | 第10-11页 |
1.2.2 钻井废水对环境的影响 | 第11页 |
1.2.3 我国钻井废水的处理现状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钻井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3.1 钻井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1.3.2 钻井废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 第19-20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方法 | 第21-27页 |
2.1 实验主要仪器、试剂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实验主要仪器 | 第21页 |
2.1.2 材料和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 | 第22-25页 |
2.2.1 实验装置 | 第22-23页 |
2.2.2 实验方法 | 第23-25页 |
2.3 废水的水质及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2.3.1 废水水质 | 第25页 |
2.3.2 分析方法 | 第25-27页 |
3 实验结果和讨论 | 第27-45页 |
3.1 沉淀实验 | 第27-31页 |
3.1.1 初始pH对钙镁离子去除的影响 | 第27-28页 |
3.1.2 药剂的投加量对钙镁离子去除的影响 | 第28页 |
3.1.3 反应时间对钙镁离子去除的影响 | 第28-29页 |
3.1.4 最佳操作条件下处理原水 | 第29-31页 |
3.2 电絮凝实验 | 第31-38页 |
3.2.1 电极材料、极板数量、板间距和水温的确定 | 第31-32页 |
3.2.2 水样色度和pH的变化 | 第32-33页 |
3.2.3 初始pH和电解时间对电絮凝效果的影响 | 第33-36页 |
3.2.4 电流密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3.2.5 最佳操作条件下处理沉淀出水 | 第37-38页 |
3.3 O_3/H_2O_2/UV氧化实验 | 第38-43页 |
3.3.1 初始pH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38-40页 |
3.3.2 O_3投加量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40页 |
3.3.3 O_2/H_2O_2比例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40-41页 |
3.3.4 氧化时间对COD去除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5 最佳操作条件下处理沉淀出水 | 第42-43页 |
3.4 小结 | 第43-45页 |
4 实验机理探讨 | 第45-50页 |
4.1 化学沉淀 | 第45页 |
4.2 电絮凝 | 第45-48页 |
4.2.1 电絮凝的反应原理 | 第45-47页 |
4.2.2 电絮凝的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4.3 O_3/H_2O_2/UV氧化 | 第48-50页 |
4.3.1 高级氧化技术 | 第48页 |
4.3.2 O_3/H_2O_2/UV氧化的机理 | 第48-50页 |
5 工艺设计及技术分析 | 第50-52页 |
5.1 工艺设计 | 第50页 |
5.2 技术分析 | 第50-5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6.1 结论 | 第52-53页 |
6.2 建议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