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房屋建筑设备论文--空气调节、采暖、通风及其设备论文--空气调节论文

R125/R600a混合工质蒸发器结构优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绪论第9-2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HFCs/HC混合工质的研究概况第11-15页
    1.3 混合工质蒸发器优化研究进展第15-18页
        1.3.1 混合工质在水平管内流动沸腾换热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3.2 混合工质蒸发器结构优化的研究现状第17-18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8-21页
2.R125/R600a混合工质蒸发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第21-40页
    2.1 制冷剂蒸发性能评价准则和总温度惩罚因子第22-28页
        2.1.1 制冷剂蒸发性能评价准则第22-26页
        2.1.2 总温度惩罚因子第26-28页
    2.2 传热系数和摩擦压降的计算第28-32页
        2.2.1 混合工质传热系数第30-31页
        2.2.2 混合工质摩擦压降的计算第31-32页
    2.3 基于传热和压降耦合的混合工质蒸发器结构优化的数学模型第32-38页
        2.3.1 混合工质物理模型及简化条件第32-33页
        2.3.2 混合工质蒸发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建立及应用第33-38页
    2.4 本章小结第38-40页
3.蒸发器结构优化结果分析第40-53页
    3.1 建立蒸发器仿真模型第40-44页
        3.1.1 微元模型第40-41页
        3.1.2 数学模型第41-42页
        3.1.3 换热系数和压降关联式第42-44页
    3.2 蒸发器仿真模型的程序流程第44-49页
        3.2.1 对混合工质蒸发器管长优化的仿真模型程序流程第44-47页
        3.2.2 对混合工质蒸发器热流密度优化的仿真模型程序流程第47-49页
    3.3 仿真计算结果与简单理论模型数据对照第49-52页
        3.3.1 简单理论模型中对蒸发器管长优化的验证结果第49-51页
        3.3.2 简单理论模型中对蒸发器热流密度优化的验证结果第51-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4.结论与展望第53-55页
    4.1 研究结论第53-54页
    4.2 主要创新点第54页
    4.3 研究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60页
附录: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第60-61页
致谢第61-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复合型生物脱氮技术处理合成氨工业废水
下一篇:大型空腔零件内端面精密数控铣床的设计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