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二、历史背景 | 第10-11页 |
三、当代西方史学对云南的研究 | 第11-14页 |
四、近年国学术界对西方云南研究的关注 | 第14-15页 |
五、史料选择、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5-18页 |
第一章 云南的文化宗教特色 | 第18-55页 |
第一节 独具云南多元文化特色的鸡足山 | 第19-35页 |
一、本土人兴建、光大鸡足山——李元阳、高甭映、木增 | 第23-28页 |
二、外来中原代表——徐霞客和黄向坚 | 第28-34页 |
三、西方人眼中的鸡足山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西方人对云南穆斯林的认知 | 第35-44页 |
一、湄公河探险队与马如龙 | 第36-39页 |
二、湄公河探险队与马德新 | 第39-41页 |
三、早期西方人对云南穆斯林和咸同事变的基本认识 | 第41-44页 |
第三节 天主教在云南 | 第44-55页 |
一、“巴黎外方传教团” | 第45-51页 |
二、法国传教士中的民族学代表维亚尔 | 第51-55页 |
第二章 近代云南的特色贸易交通 | 第55-95页 |
第一节 近代云南的交通贸易发展状况 | 第55-68页 |
一、云南主要金属矿藏及其运输 | 第57-63页 |
二、云南与东南亚的贸易交往 | 第63-68页 |
第二节 来访者眼中的云南贸易交通 | 第68-73页 |
第三节 法国、英国打开中国西南大门的企图 | 第73-95页 |
一、德拉格雷和加尼耶的湄公河流域探险 | 第73-78页 |
二、法国的商机和渗透 | 第78-87页 |
三、英国的介入 | 第87-95页 |
第三章 云南的植物资源 | 第95-129页 |
第一节 云南地方植物特色 | 第96-104页 |
一、云南的特色花卉和草药 | 第96-99页 |
二、植物收集整理的地方知识 | 第99-104页 |
第二节 外来人眼中的云南资源及云南魅力 | 第104-112页 |
一、“外”来内地人士的云南印象 | 第105-108页 |
二、西方人的描述 | 第108-110页 |
三、西方人眼中的云南鸦片生长 | 第110-112页 |
第三节 独一无二的云南经历——西方人的植物收集 | 第112-129页 |
一、法国植物收集的代表人物德拉维神父 | 第113-116页 |
二、英国植物收集的代表人物福雷斯特 | 第116-121页 |
三、美国的洛克 | 第121-126页 |
四、其他欧美植物收集参与者 | 第126-129页 |
结语 | 第129-134页 |
一、“整体性”理论下的云南发展与形成 | 第129-130页 |
二、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当代中国西南“桥头堡” | 第130-132页 |
三、“云南神话”的持续 | 第132-134页 |
外文缩写表 | 第134-135页 |
外国人名译名对照表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6页 |
致谢 | 第146-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