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对策研究--基于山东农村的调查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5-17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7页
    1.3 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3.1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19页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9-20页
第2章 农村小额信贷相关理论及意义第20-28页
    2.1 农村小额信贷概述第20-22页
        2.1.1 农村小额信贷的涵义第20-21页
        2.1.2 农村小额信贷的模式第21-22页
    2.2 农村小额信贷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第22-23页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2页
        2.2.2 信息不对称与农村小额信贷第22-23页
    2.3 农村小额信贷的意义第23-28页
        2.3.1 解决农村绝对贫困人口问题第25页
        2.3.2 满足低收入农户的融资需要第25-26页
        2.3.3 农村小额信贷法律制度调整的对象第26页
        2.3.4 农村小额信贷的需求主体第26-28页
第3章 孟加拉农村小额信贷的成功案例借鉴第28-33页
    3.1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Graeme Bank,GB)简介第28页
    3.2 孟加拉格莱珉银行贷款制度及运作方式介绍第28-30页
        3.2.1 GB独有的“5人联保”小组模式第28-29页
        3.2.2 GB的高利息政策第29页
        3.2.3 GB独特的组织架构第29-30页
    3.3 孟加拉农村小额信贷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第30-31页
    3.4 孟加拉农村小额信贷成功案例的启示第31-33页
        3.4.1 健全农户联保体贷款模式第31-32页
        3.4.2 发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模式第32-33页
第4章 基于山东农村小额信贷的调查分析第33-48页
    4.1 数据来源、调查方法与背景分析第33-35页
    4.2 扶贫现状调查第35-39页
        4.2.1 农民主要融资渠道是亲友借贷第36-37页
        4.2.2 资金短缺限制了农民收入增长第37页
        4.2.3 技术培训的扶贫方式受到农民偏爱第37-38页
        4.2.4 许多农民不能及时获得政策信息第38-39页
    4.3 小额信贷现状及创新调查第39-45页
        4.3.1 农民对小额信贷的参与意愿不强第39-40页
        4.3.2 农民倾向于结成互助小组第40-41页
        4.3.3 农民对信贷法律认识不足第41页
        4.3.4 联保信贷能够降低道德风险第41-42页
        4.3.5 建立储蓄基金有风险防范作用第42页
        4.3.6 有必要对信贷资金的运用进行检查第42-43页
        4.3.7 农民对申贷服务的评价第43页
        4.3.8 农民普遍认为利率水平较高第43-44页
        4.3.9 小额信贷的数目很难满足农民的需求第44-45页
        4.3.10 信贷期限与生产周期不匹配第45页
    4.4 小额信贷调查现状的行为经济学解释第45-48页
        4.4.1 认知上的偏差第45-46页
        4.4.2 行为上的偏差第46-47页
        4.4.3 金融机构外部性约束的欠缺第47-48页
第5章 农村小额信贷的障碍因素分析第48-52页
    5.1 农村小额信贷供给的阻碍因素第48-50页
        5.1.1 小额信贷的供给缺口比较大第48页
        5.1.2 小额农贷的系统性风险比较高第48-49页
        5.1.3 信贷利率机制扭曲第49-50页
    5.2 信贷需求与农户自身背景的障碍因素第50-52页
        5.2.1 需求的结构性不足第50页
        5.2.2 农户的信用背景模糊与不良记录第50-51页
        5.2.3 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贷目的第51-52页
第6章 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模式设计及对策建议第52-59页
    6.1 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模式设计第52-55页
        6.1.1 农村小额信贷发展模式设计分析第52-53页
        6.1.2 开发农户小额信贷市场的模式选择第53-55页
    6.2 完善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对策建议第55-59页
        6.2.1 转变政府职能第55页
        6.2.2 营造良好宏观政策环境第55-56页
        6.2.3 完善信贷机构内部管理机制第56-57页
        6.2.4 实行灵活的市场利率政策第57页
        6.2.5 创新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模式第57-59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7.1 结论第59-60页
    7.2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第65-6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基本管理工具应用研究
下一篇:纳豆牙孢杆菌NAT1发酵条件优化及对肉鸡免疫功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