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源热泵系统分析与运行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节能的必要性 | 第10页 |
1.1.2 中水源热泵应用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2.1 国外热泵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热泵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第2章 中水源热泵系统的分析 | 第16-22页 |
2.1 中水源热泵机组的运行原理 | 第16-17页 |
2.2 中水源热泵系统的构成形式 | 第17页 |
2.3 中水源热泵系统的特点 | 第17-21页 |
2.3.1 中水特性 | 第17-20页 |
2.3.2 中水源热泵系统的优势 | 第20-21页 |
2.3.3 中水源热泵系统的劣势 | 第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中水源热泵输配系统分析 | 第22-28页 |
3.1 分布式动力系统分析 | 第22-24页 |
3.1.1 供热系统水泵应用现状 | 第22页 |
3.1.2 传统供热动力方式 | 第22页 |
3.1.3 分布式变频二级泵供热系统原理 | 第22-24页 |
3.1.4 分布式变频二级泵循环系统 | 第24页 |
3.2 分布式水泵供热系统的结构形式 | 第24页 |
3.3 采用定零压差点调节的分布式动力系统 | 第24-25页 |
3.4 采用变零压差点分布式动力系统 | 第25-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4章 中水源热泵系统分析与优化 | 第28-44页 |
4.1 工程概况 | 第28页 |
4.2 中水源热泵系统 | 第28-31页 |
4.2.1 污水处理厂部分 | 第28-30页 |
4.2.2 中水提升泵房(首站) | 第30-31页 |
4.2.3 热用户部分 | 第31页 |
4.3 一期工程水力计算 | 第31-35页 |
4.3.1 水利计算 | 第31-33页 |
4.3.2 水利计算基本参数 | 第33-34页 |
4.3.3 中水源热泵系统外网的水力计算 | 第34-35页 |
4.4 一期工程一季度分布式系统运行分析 | 第35-39页 |
4.4.1 输配系统运行情况概述 | 第35-36页 |
4.4.2 输配系统的设计概况 | 第36-37页 |
4.4.3 并联运行时单台水泵的选型 | 第37-38页 |
4.4.4 分布式输配系统的分析 | 第38-39页 |
4.5 首个供暖季输配系统的优化 | 第39-42页 |
4.5.1 问题原因的分析 | 第40-41页 |
4.5.2 动力系统的优化 | 第41-4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中水源热泵TRNSYS仿真模拟 | 第44-50页 |
5.1 模拟平台 | 第44页 |
5.2 TRNSYS模拟系统的建立 | 第44-46页 |
5.3 TRNSYS模拟系统的分析 | 第46-48页 |
5.3.1 典型日下的运行模拟 | 第46-47页 |
5.3.2 改变源侧温度下的系统模拟 | 第47-4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6章 中水源热泵机组的能量分析 | 第50-60页 |
6.1 能量分析 | 第50-53页 |
6.1.1 能效率 | 第50-51页 |
6.1.2 (火用)效率 | 第51-53页 |
6.2 能分析和(火用)分析 | 第53-54页 |
6.3 能量分析的实例计算 | 第54-58页 |
6.3.1 热泵机组的能分析 | 第54-57页 |
6.3.2 热泵机组的(火用)分析 | 第57-5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7章 中水源热泵机组运行策略分析 | 第60-70页 |
7.1 策略分析工程背景 | 第60-62页 |
7.1.1 热泵机房的概况 | 第60-61页 |
7.1.2 用户末端系统 | 第61-62页 |
7.2 运行策略理论分析 | 第62-63页 |
7.3 运行策略实例分析 | 第63-68页 |
7.3.1 热泵机组概况 | 第63-64页 |
7.3.2 运行策略分析 | 第64-68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附录 | 第72-76页 |
附录1 | 第72-73页 |
附录2 | 第73-74页 |
附录3 | 第74-75页 |
附录4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