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1.2.2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生物脱氮工艺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1 现有的生物脱氮工艺 | 第11-13页 |
1.3.2 反硝化滤池生物脱氮的优点 | 第13页 |
1.3.3 现有脱氮工艺的问题 | 第13页 |
1.4 反硝化外加碳源的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4.1 传统外加碳源 | 第13-14页 |
1.4.2 新型外加碳源 | 第14-16页 |
1.4.3 以玉米芯为外加碳源 | 第16-17页 |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19-22页 |
2.1.1 实验药品 | 第19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2.1.3 碳源材料 | 第20页 |
2.1.4 实验用水 | 第20-22页 |
2.2 白腐菌的培养方法 | 第22-23页 |
2.2.1 白腐菌培养基 | 第22页 |
2.2.2 白腐菌的培养 | 第22-23页 |
2.3 实验装置 | 第23页 |
2.4 反硝化滤池的运行 | 第23-25页 |
2.4.1 反硝化活性污泥的驯化 | 第23页 |
2.4.2 反硝化滤池的启动 | 第23-24页 |
2.4.3 反硝化滤池的最佳水力停留时间 | 第24页 |
2.4.4 有效运行周期的确定 | 第24-25页 |
2.4.5 最佳的反硝化滤池的填料更换方式 | 第25页 |
2.5 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2.5.1 污泥指标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5.2 水质指标分析方法 | 第25页 |
2.5.3 反硝化滤池的群落结构分析 | 第25-26页 |
第3章 玉米芯为缓释碳源的反硝化滤池运行效能研究 | 第26-51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以碱处理玉米芯为缓释碳源的反硝化滤池运行情况 | 第26-32页 |
3.2.1 反硝化滤池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 | 第26-28页 |
3.2.2 反硝化滤池运行效能评价 | 第28-30页 |
3.2.3 反硝化滤池出水分子量分布 | 第30-31页 |
3.2.4 反硝化滤池运行过程中玉米芯形态表征 | 第31-32页 |
3.3 玉米芯为缓释碳源并外加白腐菌的反硝化滤池运行情况 | 第32-38页 |
3.3.1 反硝化滤池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 | 第32-34页 |
3.3.2 反硝化滤池运行效能评价 | 第34-37页 |
3.3.3 反硝化滤池出水分子量分布 | 第37页 |
3.3.4 反硝化滤池运行过程中玉米芯形态表征 | 第37-38页 |
3.4 碱处理玉米芯为缓释碳源并外加添加白腐菌的反硝化滤池运行情况 | 第38-44页 |
3.4.1 反硝化滤池水力停留时间的优化 | 第38-40页 |
3.4.2 反硝化滤池运行效能评价 | 第40-43页 |
3.4.3 反硝化滤池出水分子量分布 | 第43页 |
3.4.4 反硝化滤池运行过程中玉米芯形态表征 | 第43-44页 |
3.5 不同处理方式下的反硝化滤池运行效能综合评价 | 第44-49页 |
3.5.1 反硝化滤池最佳水力停留时间比较 | 第44-45页 |
3.5.2 反硝化滤池运行效能比较 | 第45-47页 |
3.5.3 反硝化滤池出水分子量情况比较 | 第47-4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4章 基于不同处理方式的反硝化滤池中微生物群落结构解析 | 第51-60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丰度分析 | 第51-52页 |
4.3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 第52-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不同玉米芯更换比例对反硝化滤池运行效能的影响 | 第60-74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不同玉米芯更换比例后的反硝化滤池运行效能评价 | 第60-70页 |
5.2.1 更换 1/5 玉米芯之后反硝化滤池的运行效能评价 | 第60-63页 |
5.2.2 更换 1/4 玉米芯之后反硝化滤池的运行效能评价 | 第63-65页 |
5.2.3 更换 1/3 玉米芯之后反硝化滤池的运行效能评价 | 第65-67页 |
5.2.4 更换 1/2 玉米芯之后反硝化滤池的运行效能评价 | 第67-70页 |
5.3 新更换玉米芯的表面微生物表征 | 第70页 |
5.4 更换不同比例的玉米芯运行效能的比较 | 第70-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