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记忆的塑造与传递过程研究--基于汶川映秀的调查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第1章 从“水电之乡”到“震中映秀” | 第19-28页 |
1.1 水电开发与映秀地理空间格局景观 | 第19-23页 |
1.2 地震之后映秀的空间规划和建设主体 | 第23-28页 |
第2章“震中映秀”的诞生和灾难景观的塑造 | 第28-53页 |
2.1 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公墓 | 第28-41页 |
2.1.1 死者遗体的处理 | 第28-33页 |
2.1.2 遇难者公墓的修建 | 第33-37页 |
2.1.3 汶川大地震遇难者纪念碑 | 第37-41页 |
2.2 汶川大地震震中纪念馆 | 第41-47页 |
2.3 汶川地震漩口中学遗址 | 第47-53页 |
第3章 多样个人经历与多元地震印象 | 第53-77页 |
3.1 现场与非现场的灾难经历 | 第53-64页 |
3.1.1 现场的灾难经历 | 第53-63页 |
3.1.2 非现场的灾难经历 | 第63-64页 |
3.2 本地人与外地人的地震印象 | 第64-71页 |
3.2.1 本地人的地震印象 | 第64-68页 |
3.2.2 外地人的地震印象 | 第68-71页 |
3.3 文字与影像所呈现的地震印象 | 第71-77页 |
3.3.1 文字所呈现的地震印象 | 第71-74页 |
3.3.2 影像所呈现的地震印象 | 第74-77页 |
第4章 集体记忆选择与地震印象固化 | 第77-87页 |
4.1 官方媒体的灾难记录 | 第77-80页 |
4.2 当时与事后的灾难报道 | 第80-85页 |
4.2.1 当时的灾难报道 | 第81-84页 |
4.2.2 事后的灾难报道 | 第84-85页 |
4.3 集体记忆与载体的塑造 | 第85-87页 |
第5章 仪式行为与地震印象的传递 | 第87-100页 |
5.1 官方公祭仪式 | 第87-93页 |
5.1.1 全国哀悼日 | 第87-88页 |
5.1.2 周年公祭 | 第88-91页 |
5.1.3 清明公祭 | 第91-93页 |
5.2 民间节日祭祀仪式 | 第93-97页 |
5.2.1 清明节 | 第93-94页 |
5.2.2 中元节 | 第94-97页 |
5.2.3 年节 | 第97页 |
5.3 日常生活中的祭奠行为 | 第97-100页 |
结论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5页 |
附录 | 第105-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